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使君子科落葉藤本狀灌木植物使君子 (Quisqualis indica L.) 的乾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四川、廣東、廣西、雲南等地。9~10月果皮變紫黑時採收,曬乾。去殼,取種仁生用或炒香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甘,溫。歸脾、胃經。
bubble_chart 功效
驅蟲消積。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蛔蟲證,蟯蟲證。本品有驅蟲之效,善驅蛔蟲與蟯蟲。輕證單用本品炒香嚼服即可;重證可與苦楝皮、蕪荑等配伍,以增強驅蟲之力,如使君子散。
- 用於小兒疳疾。使君子甘溫,既能驅蟲,又能消積滯、扶脾胃,故用治小兒疳疾面色萎黃、形瘦腹大、腹痛有蟲者。每與檳榔、神麴、麥芽等同用,如肥兒丸。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開寶本草》:「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
- 《本草綱目》:「健脾胃,除虛熱,治小兒百病瘡癬。」「此物味甘氣溫,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為小兒諸病要藥。」「忌飲熱茶犯之即瀉。」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香嚼服,6~9g。小兒每歲,每日1~1.5粒,總量不超過20粒。空腹服用,每日1次,連用3天。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暈、嘔吐、腹瀉等反應。若與熱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瀉,故服用時當忌飲茶。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種子含使君子酸鉀、吡啶、蔗糖、葫蘆巴及20~27%的脂肪油。對蛔蟲、蟯蟲均有較強的麻痺作用。其驅蟲的有效成份主要是使君子酸鉀,亦有報告與所含的吡啶有關。使君子水浸劑對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