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母乳性黃疸
bubble_chart 概述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本病預後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餵養也應引起重視。

bubble_chart 發病機理

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開奶晚,胎糞排出延遲之故。主要是由於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結合膽紅素為非結合膽紅素通過活躍的腸肝循環形成。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生後母乳餵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者,膽紅素常可達256.5~342μmol/L(15~20mg/dl)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bubble_chart 診斷

生後母乳餵養無其他原因而出現高膽紅素血症者,膽紅素常可達256.5~μmol/L(15~20mg/dl)新生兒一般情況良好,吃奶佳,生長發育正常。黃疸可持續3周~3個月。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母乳餵養性黃疸主要在預防,早開奶,勤餵奶,尤其是夜間餵奶,因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

bubble_chart 預後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膽紅素腦病。

bubble_chart 預防

因此對健康新生兒的母乳黃疸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隨訪尤對生後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黃疸新生兒需建立必要的隨訪,以便早干預防止腦損害。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