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咽扁桃體肥大又稱腺樣體肥大(adenoid vegetation)。本病為咽扁桃體的的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起於咽部感染和反覆炎症刺激。在寒冷、潮濕和氣候多變的地區比較常見。兒童期急性傳染病、營養不良和體質因素等亦可誘發。本病雖為兒童疾病,但對身體的正常發育與健康卻有較深遠的影響。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耳部症狀 由於咽扁桃體肥大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積聚,使咽鼓管咽口受阻,可併發非化膿性或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減退和耳鳴、耳悶。
2.鼻部症狀 咽扁桃體肥大常併發鼻炎、鼻竇炎。病人有鼻塞、流涕、張口呼吸、流涎、講話時帶閉塞性鼻音、睡眠打鼾等症狀。
3.呼吸道感染症狀 由於炎症不行,分泌物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咽喉、氣管及支氣管炎,故病人可出現咽部不適、聲音改變、咳嗽吐痰、氣喘、低熱等症狀。
4.「腺樣體面容」 由於長期張口呼吸,影響面骨發育,上頜骨狹長,硬齶高拱變窄。牙齒外突,牙列不整,咬不良,下頜下垂,唇厚,上唇上翹,下唇懸掛,外眥下拉,鼻唇溝淺平。加有精神萎靡,面部表情呆板、愚鈍,即成所謂「腺樣體面容」。
5.全身症 主要為慢性中毒症狀及神經反向症狀。表現為營養發育差、雞胸、貧血、消瘦、低熱、消化不良、易乏力、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煩悶、易驚、性情暴躁、夜間睡眠磨牙、遺尿等。
6.局部檢查 可見咽部充血,咽後壁附有炎性膿性分泌物。鼻咽部指診可觸和鼻咽頂後壁有柔軟的淋巴組織團塊,不出血。頸部可捫到腫大的淋巴結。
bubble_chart 診斷
根據病史、症狀、體症易於診斷。通過小兒型纖維鼻咽鏡檢查及X線鼻咽側位攝片或CT檢查,有助於診斷。要注意與鼻後孔息咽腫瘤,如淋巴肉瘤相鑒別。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注意營養,預防感冒,提高機體免疫力,如注射胎盤球蛋白及轉移因子等。用0.5%麻黃素滴鼻,使鼻塞症狀減輕。并積極治療病因性病症。如伴有扁桃體肥大,可考慮先行扁桃體切除。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咽扁桃體逐漸萎縮,因此病情可能得到緩解或症狀完全消失。
2.手術治療 對於鼻咽阻塞症狀嚴重,經一般治療效果不佳,並有聽力障礙者,應盡早行咽扁桃體切除術。手術前可仔細檢查,排隊禁忌症。切除前可先以食指伸入鼻咽部探查咽扁桃體的大小與範圍,并注意有無異常的血管搏動。然後在全麻下,用咽扁桃體切除器或咽扁桃體刮匙沿著後壁放入鼻咽頂後壁,將咽扁桃體切除之。術中注意不要留下殘體及避免損傷兩側咽鼓管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