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鼻腔異物是鼻腔內外來的物質。鼻腔外來物質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①非生物類 如包糖紙、塑料塑料玩具、鈕扣、項鏈珠、玻璃珠、石塊、泥土等。②植物類 如豆類、花生、果核等。③動物類 如昆蟲、蛔蟲、蛆蟲、水蛭等。
bubble_chart 病因學
異物可由前鼻孔、後鼻孔或外傷穿破鼻腔各壁進入鼻腔。
1.兒童好奇,誤將玩具零件或食物塞入鼻孔而進入鼻腔,不敢告訴家長,日久忘記,及至發生感染和出血,始被注意。
2.嘔吐、噴嚏時,可使食物、蛔蟲經後鼻孔進入鼻腔。偶見活魚、活蝦跳至鼻咽部,經後孔而達鼻腔。
3.外傷 戰傷或工傷時異物進入鼻腔,常合併鼻竇和眼眶異物。
4.鼻腔內手術時,手術者不慎將紗條或油紗條填入鼻腔而忘記取出,稱醫源性異物。
5.昆蟲可在衰弱及昏迷病人鼻孔內產卵,變為鼻內蛆蟲異物,熱帶居民在不淨水中飲水或游泳,可發生鼻腔水蛭等異物。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視異物大小、形狀、類型、性質而異,主要症狀為深側鼻塞,膿性鼻涕,帶有臭氣和血性,有時因慢性鼻出血,可引起貧血症狀,如面色蒼白,週身乏力,易疲勞,多汗等。
bubble_chart 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吸出鼻前庭和鼻腔內分泌物,用血管收縮劑收斂紅腫的鼻腔粘膜,仔細用前鼻鏡或內窺鏡觀察,必要時可用鈍頭探針觸摸異物的大小、性質和所在部位。X線檢查僅對金屬性和礦物性異物有診斷價值。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視異物的不同性質而治療方法各異。
1.對鼻腔前部的圓形光滑異物不可用鼻鑷夾取,以免將物推至鼻腔深部,甚至墜入喉內或氣管中,而發生窒息危險。須用彎鉤或曲別針,自前鼻孔伸入,經異物上方達異物後面,然後向前鉤出。對小兒患者須將全身固定,以防掙扎亂動,必要時可用全身麻醉。為避免異物吸入喉和氣管內,宜取平臥頭低位。
2.對不能鉤出的較大異物,可用粗型鼻鉗夾碎,然後分次取出。
3.對過大的金屬性或礦物性異物,可行鼻竇切開術或鼻側切開術經梨狀孔取出,對一些在上頜竇或額竇的異物,須行上頜竇或額篩竇鑿開術取出。
4.對有生命的動物性鼻腔異物,須先用乙醛或氯仿棉球塞入鼻腔內,使之失去活動能力,然後用鼻鉗取出。近來發現2%的卡因或青魚膽粉亦有麻醉水蛭吸盤的作用。
bubble_chart 併發症
長期鼻腔異物可併發鼻中隔穿孔、下鼻甲壞死、鼻竇炎及鼻結石,小兒長期鼻腔異物除上述局部併發症外,還可因慢性失血引起貧血和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