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以下肢多見,發生在腦、心、胃、腸等血管者罕見。
bubble_chart 診斷
- 多見於20~40歲的男性吸煙者,絕大多數為下肢受累。
- 起病時肢端發涼、怕冷、麻木、酸痛,繼而出現間歇性跛行,最後發展為靜息痛,尤以夜間為甚。
- 肢端皮膚呈紫紅或蒼白,皮溫降低,皮膚乾燥,小腿肌肉萎縮,趾或足發生潰瘍及乾性壞疽,可伴有遊走性淺靜脈炎,足背動脈和(或)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肢體位置試驗陽性,即平臥抬高患肢時肢體末端蒼白、下垂時潮紅或紫紺。
- 免疫球蛋白增高、抗動脈抗體陽性,有助診斷。肢體節段性測壓、動脈波形分析、經皮氧分壓測定、皮溫測定、肢體紅外線熱圖像檢查,有助於判斷閉塞的部位及病變程度。動脈造影顯示病變呈節段性分佈,受累段狹窄或閉塞。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非手術療法
- 一般療法。嚴禁吸煙;防止受冷、受潮和外傷;患肢運動鍛煉
- 藥物療法。中醫中藥,血管擴張劑,去纖維蛋白治療。
- 交感神經阻滯。
- 肢體負壓療法。將患肢置入密閉艙內,上肢給予-10.6kPa(-80mmHg),下肢予-13.3kPa(-100mmHg)之壓力,每次10~15分鐘,1~2次/日,10~20次為一療程。
- 高壓氧治療。
手術療法
- 胸或腰交感神經節切除術。適用於早期患者。
- 腎上腺切除術。經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後不能行動脈重建術的晚期患者,可行腎上腺切除術。亦可一并切除交感神經節。
- 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
- 動脈旁路手術。
- 大網膜移植術。分帶蒂移植與游離移植,通過皮下隧道,將網膜依次拉至肢體遠端。
- 肢體靜脈動脈化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