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病名小兒鋅缺乏症
bubble_chart 概述

鋅是體內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含量僅次於鐵。鋅存在於所有組織中,尤以虹膜、視網膜、脈絡膜、前列腺等含鋅濃度最高。血液中鋅的絕大部分在細胞內,白細胞含鋅量高於紅細胞的25倍,少部分含於血漿中。動植物食物幾乎都含鋅,但植物性食物中鋅的吸收率低於動物性食物。膳食鋅的吸收率一般為20~30%。鋅在小腸內吸收,主要經腸道排出,小部分經尿、汗排出。鋅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1. 參與人體多種金屬酶的組成。在體內的六大酶類中,每類均有含鋅酶,在組織呼吸及蛋白質、脂肪、糖及核酸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2. 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和組織再生。缺鋅動物可出現生長障礙或侏儒症、胎兒畸形或創傷組織癒合困難;
  3. 促進食慾。味覺素含鋅,可維持味覺,促進食慾;
  4. 維持暗適應能力。鋅參與視黃醇還原酶發揮作用,也參與視黃醇結合蛋白的合成。缺鋅時可影響感光物質的合成和肝內維生素A的動員而發生夜盲;
  5. 促進性器官和性機能發育;
  6. 維護皮膚健康;
  7. 參加免疫功能。缺鋅時影響免疫反應細胞的複製,削弱免疫功能。每日膳食中鋅的供給量:嬰兒為3~5mg,兒童及青少年為10~15mg,孕婦及哺乳母親為20mg。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 生長速度減慢或生長停止,是兒童鋅缺乏的主要表現。重者可表現為缺鋅性侏儒。
  2. 性成熟推遲,性器官發育不全,第二性徵發育不全。孕婦缺鋅可引起胎兒畸形。
  3. 味覺減退,食慾不振,出現異食症。
  4. 暗適應能力減退,可發生在維生素A有儲備的情況下。
  5. 皮損呈特徵性分佈,主要分佈於口、肛周圍,身體其他部位也可發生。皮損常為紅斑、囊性大泡或角化過度斑。同時,皮膚傷口癒合緩慢。
  6. 易患細菌及念珠菌感染。因鋅缺乏時機體免疫力降低。
  7. 其他嚴重缺鋅可影響腦功能,表現為急躁、嗜睡、抑鬱或學習能力差等;還可出現牙齦炎、舌炎、結膜炎、脫髮及指甲營養不良以及其他眼損傷,如畏光、角膜病等。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1. 血清鋅濃度下降(正常低限值為9.83~12.03μmol/L ),血漿鋅濃度亦下降(正常值比血清鋅低5~15%)。但是,低血鋅并不絕對反映鋅缺乏,如感染時出現的低血鋅,主要反映鋅在體內的分佈改變,而不反映體內的鋅營養狀況。此外,血鋅濃度尚存在晝夜和飯後的差別,也使正常值的解釋存在一定困難。
  2. 發鋅濃度低(正常值為125~250μg/g)是否可作為鋅缺乏的指標,一直存在爭議,故只作為參考指標應用。
  3. 味覺試驗可用蔗糖(甜)、鹽酸(酸)、尿素(苦)、食鹽(咸)不同濃度的溶液測試味覺。缺鋅時味覺敏銳度降低,治療後可恢復正常,但苦味恢復較差。
  4. 含鋅酶活性下降,如血清鹼性磷酸酶、紅細胞碳酸酐酶等下降可助診斷。視黃醇(維生素A)結合蛋白降低也有助診斷。但是,必須在對照情況下觀察補鋅效果,否則這些診斷指標的特異性不強。
  5. 其他:紅細胞鋅在鋅缺乏時一般無改變。白細胞鋅作為常規指標尚有困難。唾液鋅及尿鋅濃度降低也非理想指標。

bubble_chart 診斷

病史

  1. 有膳食鋅攝入不足史。如動物食品過少,嬰兒配方中鋅含量過低,長期接受人工合成膳或靜脈內營養而未補充鋅。
  2. 有鋅吸收不良史。如高穀類膳食減少鋅的吸收;腸道疾病如腸炎、脂肪瀉、雙糖耐受不良所致的鋅吸收不良;過量鐵攝入抑制鋅的吸收。
  3. 有鋅排出過多史。如因慢性出血、高溫出汗、腸造口流出液、燒傷滲出物及肝病、慢性腎病而致鋅排出量增高等。
  4. 有鋅需要量增高史。如生長過速、傷口癒合、妊娠、泌乳等。
  5. 有鋅代謝的先天異常疾病史。如腸病性肢皮炎因先天性腸道鋅吸收的部分阻斷可引起致死性鋅缺乏。
  6. 有螯合劑青霉胺、組氨酸的應用史。
  7. 早產兒因綜合原因如鋅吸收功能不成熟,尿鋅損失量較高及生長快速等,使早產兒於生後短期內很難達到鋅的正平衡。
目前還沒有一種特異性極強的鋅營養指標。診斷時須結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指標綜合分析。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 口服鋅鹽:一般可口服元素鋅1mg/(kg﹒d ),最大量20~30mg/d。如有過量鋅丟失或吸收不良可適當加大劑量。常用的鋅鹽有:硫酸鋅、葡萄糖酸鋅、醋酸鋅。元素鋅1mg等於硫酸鋅4.4mg,葡萄糖酸鋅7mg,醋酸鋅2.8mg。
  2. 靜脈注射鋅:推荐的靜脈內營養中鋅的維持量為50~100μg/(kg﹒d),早產兒可給400μg/(kg﹒d)。如有鋅過量損失可增大劑量。常用的靜脈注射鋅製劑是氯化鋅,元素鋅lmg等於氯化鋅2.1mg。
  3. 外用鋅:鋅可經皮膚吸收。鋅劑用於燙傷、慢性潰瘍及開放性傷口,既可補充鋅又有局部殺菌及抗炎症的作用。
  4. 食物補鋅:除藥物補鋅外,還應長期採用食物補鋅,以防止愈後復發。含鋅量最高的食物有牡蠣、鯡魚,其次為肉類、肝、蛋類、淡菜、墨魚、大黃魚和奶酪等。
  5. 防止鋅中毒:藥物鋅不宜過量,過量可致急性鋅中毒,表現有腹瀉、嘔吐和嗜睡等。長期過量可引起因銅缺乏所致的貧血、血漿高密度脂蛋白及膽固醇水平下降。靜脈輸入鋅過量可致少尿、低血壓、腹瀉、嘔吐、黃疸和肺水腫,屍檢可見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理改變。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