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小兒鉤蟲病
bubble_chart 概述

鉤蟲病的病原體是鉤蟲,我國華北、華東以十二指腸鉤蟲感染為主,華南及西南地區以美洲鉤蟲感染為主。鉤蟲卵隨糞便在泥土中發育成尾蚴,當赤足或赤身接觸到有感染性的絲形蚴的泥土時,蚴蟲鑽入人體皮膚而受染;吃了被絲形蚴污染的食物、菜蔬也可經胃腸感染。近年來採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鉤蟲病已顯著減少。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輕者可無症狀,一般則以貧血為主。初感染時鉤蚴侵入皮膚可有癢疹及蕁麻疹。繼之鉤蚴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蠕蚴移行症,患兒發熱、咳嗽、嗜酸粒細胞增多。待成蟲在腸中發育成熟後,成蟲吸食血液并使腸粘膜損傷處不易凝血而失血,久之引起失血性貧血。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並有營養不良。患者表現為面色蒼白,皮膚毛髮乾燥稀疏,精神萎靡,淡漠,懶動,有時為煩躁不安,心悸、氣短、眩暈,異食癖,腹瀉和便秘交替。貧血嚴重者可發生貧血性心臟病。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1. 血液常規檢查可發現低血素小細胞性貧血,嗜酸粒細胞增多,血沉加快。
  2. 糞便檢查潛血陽性。鏡檢可見到鉤蟲卵,用漂浮法查蟲卵陽性率更高。

bubble_chart 診斷

首先有在疫區接觸污染泥土或飲食不潔的歷史。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治療﹞

( 一)一般治療改善營養狀況,糾正貧血。( 二)藥物驅蟲治療可選用以下藥物。

  1. 阿苯達唑 劑量為400mg/次,一次頓服。2歲以下禁用,12歲以下小兒減半。10日後可重服一次。
  2. 甲苯咪唑 劑量為200mg/次,每日服1~2次,連服3~4日。
  3. 噻嘧啶 劑量為每次30mg,每晚一次頓服,連服2~3日。
  4. 左旋咪唑 劑量為每次1.5~3 mg/kg,晚飯後一次頓服,3日為一療程,必要時可連服兩療程。 ?
  5. 苯二異硫氰酸酯 劑量口服100mg/次,每12小時1次,連用2~3次。5歲以下兒童禁用。
  6. 噻乙吡啶 劑量為每次5mg/kg,一次頓服。適用於人體鉤蟲、蟯蟲、蛔蟲混合感染。
  7. 鉤蟲性皮炎局部可用?5%硫磺爐甘石洗劑塗擦

bubble_chart 預防

( 一)對流行區患者進行大面積治療。( 二)改善環境衛生,加強糞便衛生管理,開展衛生宣教。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