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簡稱甲亢,是指血循環中甲狀腺激素過量引起的疾患,在小兒時期比較少見,3歲以下更少見,女孩較多。在小兒主要由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grave病)引起,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系自身免疫性疾患。本症發生有家族發病傾向,并可有感染、精神創傷、情緒緊張等誘因。除grave病外還可由甲狀腺炎、垂體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性腫瘤等因素引起,此外甲亢孕婦的新生兒還可有暫時性新生兒甲亢。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主要是代謝增高、甲狀腺腫及突眼。患兒食慾亢進,體重減輕,怕熱,多汗,急躁,興奮,情緒不穩,手顫。心率增快(休息及睡中仍快),脈壓差增大。腹瀉,無力。頸前甲狀腺瀰漫性腫大,可觸及震顫,聽診有血管雜音。半數伴一側或雙側突眼。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 血清T3、T4水平增高,T3尤為明顯。γT3早期即顯著增高。
- 甲狀腺吸131I試驗:吸收率增高且高峰前移。
- 甲狀腺抑制試驗:本症不受抑制。對患有心臟病者不用此法。
- 血清TSH常。
- 血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增高。
- 基礎代謝率增高,一般在15~30%之間,重症更高。
- 其他血膽固醇低,骨齡可超過正常。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一般治療:避免情緒波動、適當休息、足夠熱量及豐富維生素飲食。
- 抗甲狀腺藥物:他巴唑開始0.4~0.6mg/(kg•d),或甲基硫氧嘧啶(5~7mg/(kg•d),或用丙基硫氧嘧啶],分3次口服,以控制症狀,用藥4~8周,後用上述劑量的1/3或1/2維持治療2~3年。用藥期內應定期監測T3、T4及TSH,并注意副作用(白細胞減少、藥疹、肝功能損傷)。
- 甲狀腺素:用上藥症狀控制後如甲狀腺腫大或出現甲低症狀則加甲狀腺片30~60mg。
- 對症治療:心率快者用心得安1~2mg/(kg•d),分3次口服,對心衰、哮喘、心傳導阻滯者不用。必要時應用鎮靜劑,苯巴比妥2~3mg/(kg•d)或安定0.25~0.5mg/(kg•d)。突眼者用潑尼松1~2mg/(kg•d),及維生素 b6.
- 新生兒甲亢可:用複方碘溶液,每次1滴,每日3次,他巴唑0.5~1.0mg/( kg•d)。必要時用鎮靜劑及洋地黃。
- 甲亢危象的治療:甲亢病兒在感染、外傷、手術等應激情況下可發生危象,表現為高熱、煩躁、嘔吐、腹瀉、脈速、多汗,嚴重時甚至休克。其治療包括:(1)抗甲狀腺藥物,首劑用全量的1/2;(2)複方碘溶液1~5滴,每6~8小時一次;(3)心得安,每日1~2mg/kg,每6~8小時一次;(4)氫化可的松,每日5~l0mg/kg,稀釋後靜點;(5)控制其誘因;(6)對症治療,如鎮靜、降溫、抗休克等。
- 外科治療:當腺體大壓迫氣管而影響呼吸,或對抗甲狀腺藥嚴重過敏,或長期用藥無效而反覆發作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唯術前應先以內科療法治療,控制甲狀腺功能至正常水平。
bubble_chart 鑑別
- 對甲狀腺腫者應與單純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腫性甲低鑒別,後兩者無甲亢表現。
- 對突眼者應與血液病(綠色瘤、黃色瘤)、眶內腫物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