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硬腦膜外血腫是指血液積聚於顱骨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因頭部遭受外力直接打擊,產生顱骨骨折或顱骨局部變形而造成血管損傷出血所致。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傷後發生短暫昏迷,醒後出現顱內壓增高症再次發生昏迷,並有腦疝表現。其發生率在閉合性顱腦損傷中占2~3%,在顱內血腫中占25~30%,大多數為急性者和單發性血腫。 硬腦膜外血腫是顱腦損傷中最為嚴重的繼發性病變之一,治療效果與及時診治密切相關。只要早期診斷,及時手術,預後多屬良好,否則將導致腦功能不可逆的損害。死亡率約為10%。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大多數頭傷後出現短暫性昏迷,多有局部頭皮傷。
- 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躁動,可出現一側肢體無力、失語等。
- 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腫時,血腫側瞳孔先散大、對光反應消失、對側肢體癱瘓、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呼吸和脈搏減慢,血壓升高。晚期雙側瞳孔散大,去大腦強直和出現病理性呼吸。
bubble_chart 診斷
- 有頭傷史,多有頭皮損傷和顱骨骨折。
- 傷後可短暫昏迷,隨之清醒(即中間清醒期),但少數可無昏迷,之後因血腫增大引起腦受壓而昏迷。
- 在中間清醒期內常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躁動不安;可有偏癱、失語、呼吸和脈搏減慢、血壓升高、繼而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腫晚期出現顳葉勾回疝綜合徵。
- 顱骨X線攝片常顯示骨折線跨過腦膜血管溝或靜脈竇溝。幕上血腫者,超聲波檢查中線波向對側移位。腦血管造影、頭部CT或核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血腫部位和大小。
- 顱骨鑽孔探查發現硬腦膜外血腫。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血腫較小,症狀較輕者可藥物治療,但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 血腫較大、症狀較重者立即手術治療。
- 對症支援治療。
硬腦膜外血腫病人約95%伴有顱骨骨折,血腫多位於著力點和其鄰近部位,因此,頭傷後應進行頭顱X線攝片檢查。有顱骨骨折的清醒病人,當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躁動不安等顱內壓增高症狀時,應考慮發生硬腦膜外血腫,馬上到具備開顱術條件的醫院。首選CT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手術者,預後大多良好。無CT和磁共振設備時,應進行腦血管造影術確診。病情危急而來不及作CT檢查時,可根據頭顱損傷部位、骨折線和體徵來定位。及時進行顱骨鑽孔探查并行血腫清除,往往能挽救部分傷者的生命。傷後早期CT檢查正常者,當發生顱內壓增高症狀後亦應複查CT,以免漏診。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 治癒:血腫消失,症狀和體徵消失,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遺有顱骨缺損;
- 好轉:血腫消失,症狀好轉,遺有神經功能障礙,生活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 未癒:血腫未完全消失,症狀和體徵無改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