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卡氏肺囊蟲肺炎,亦可稱為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又稱間質性漿細胞肺炎,是一種少見的肺炎,主要發生於免疫低下的兒童。
bubble_chart 病因學
病原是卡氏肺囊蟲,發滋養體與包囊,主要存於肺內。肺囊蟲屬真菌類。卡氏肺囊蟲病主要見於五種病人:
- 早產嬰兒和新生兒;
- 先天免疫缺損或繼發性免疫低下的患兒;
- 惡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病人;
- 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
- aids患兒。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嬰兒型:主要發生在1~6個月小嬰兒,屬間質性漿細胞肺炎,起病緩慢,主要症狀為吃奶不好、煩躁不安、咳嗽、呼吸增速及紫紺,而發熱不顯著。聽診時羅音不多,1~2周內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肺部體徵少與呼吸窘迫症狀的嚴重不成比例,為本病特點之一。病程4~6周,如不治療約25~50%患兒死亡。
- 兒童型:主要發生於各種原因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兒,起病急驟,與嬰兒型不同處為幾乎所有病人均有發熱。此外,常見症狀為呼吸加速、咳嗽、紫紺、三凹、鼻扇及腹瀉。病程發展很快,不治療時多死亡。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高,約半數病例淋巴細胞減少,嗜酸粒細胞輕度增高。
- 血氧分析︰顯示顯著的低氧血症和肺泡動脈氧壓差加大,肺功能測試可見進行性減退。
- X線檢查:可見雙側瀰漫性顆粒狀陰影,自肺門向周圍伸展,呈毛玻璃樣,伴支氣管充氣象,以後變成緻密索條狀,間雜有不規則片塊狀影。後期有持久的肺氣腫,在肺周圍部分更為明顯。可伴縱隔氣腫及氣胸。
- 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和支氣管肺活檢:囊蟲發現率可達90%。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病原治療。
- 支持療法:包括肌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可以增強免疫力。必要時吸氧。如在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過程中發生此病,則需減量或停藥。為預防此病在高危患兒中交叉感染,最近主張執行呼吸道隔離,直至治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