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Klinefelter等在1942年首先報告第一例男性病員。Tacobs等在1959年發現這種患者比正常男性多一條X染色體,因此這是一種染色體畸變疾患。其病因是雙條的精細胞或卵細胞在減數分裂時X染色體發生不分離,造成精子或卵子多了一條X染色體。這種患者大多身材較高,呈類閹體型,皮膚細白,陰毛與鬍鬚稀少,常無腋毛。部份病例雙側乳房肥大,外陰如正常男性,但陰莖短小,兩側睪丸顯著縮小且堅實,性功能差,精液中無精子。這類人的智力比正常人差些。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此綜合徵患者血與尿中睪丸酮值低下,促性腺激素卻明顯增高。病理檢查睪丸有下列兩種病變:(1)曲細精管基膜增厚,呈玻璃樣變性,無彈力纖維,管腔內無精子生成。當病變嚴重時,曲細精管可完全纖維化。(2)間質細胞明顯增生。患者的X染色質試驗陽性,典型的染色體組型為47XXY,但也有一些變型如48XXXY,49XXXXY。一般而論X染色體數愈多智力障礙愈嚴重,有時還伴有齶裂、隱睪、斜頸等畸形。另一部份是性嵌合體,常見為46XY/47,XXY。如果是46XXY細胞系的患者,其體徵與睪丸病變比47XXXY為輕。
這類患者在發育期前要作出診斷較困難,常因不育、性功能障礙而就診。除臨床體徵外,X染色質試驗陽性,染色體組型為47XXY可確定診斷。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對本病的治療一般用男性激素改善患者第二性徵,但療效一般不太滿意。男性激素可採用丙酸睪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週2~3次,或甲基睪丸素含片每日25~50mg。 也可用一些長效睪丸酮製劑,并可同時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U,每週2次。對於兩側乳房發育過大者可作手術切除。
現在用十一烷睪丸酮120mg/d,每12周為一療程,可取得改善性功能,增加體內血尿中睪丸酮激素水平,降低促卵泡激素與共體激素水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