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弓形體病(toxoplasmosis)是由一種弓形體感染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病情輕重不等,但先天感染的病情嚴重,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先天性弓形體病:感染屬全身性,但主要表現是廣泛的腦膜、腦脊髓膜炎。胎兒受染後可以流產、早產、死產,出生時或生後不久即患病。表現為發熱、皮疹、黃疸、嘔吐、腹脹、腹瀉及粘液血便。氣急、咳嗽、紫紺。淋巴結和肝脾腫大。腦膜炎和腦膜腦炎,腦積水,小頭畸形,運動或智力障礙,多見腦中鈣化和脈絡膜視網膜炎。腦脊液有時呈黃色,細胞及蛋白質增多。患兒於生後幾天或幾星期內死亡。若存活下來,則有癲發作、智力低下和脈絡膜視網膜炎等。
- 後天弓形體病:嚴重者起病急,高熱、劇烈頭痛,肌肉疼痛,皮疹,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嗜睡,昏迷和全身中毒症狀。肝、脾、淋巴結腫大。同時可有眼、腦、腎、心、肺受損的相應症狀。輕型者可無症狀,或有乏力、發熱、淋巴結腫大,一般於數日或數周後症狀消失。多由於潛在感染或後天感染引起,多見於免疫缺陷或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 血象:白細胞正常或稍高,其中淋巴細胞與嗜酸粒細胞增多,可見異形淋巴細胞。
- 腦脊液:壓力正常或稍高,有時可呈黃色,蛋白增高,糖正常或減少,氯化物減少,細胞數約50×106/L左右。
- 肝功能試驗:肝臟受損時可有膽紅素與轉氨酶增高。
- 直接取患兒體液(:如血、尿、腦脊液、痰、骨髓等)或組織( 如腫大的淋巴結、肝、脾)活檢,用瑞氏或姬姆薩染色找到新月形的弓形體滋養體即可確診,但不易找到。
- 動物接種分離蟲株:取患者體液或活檢的組織處理後接種於小鼠腹腔或腦內, 待病變出現後,取動物腹腔液或腦組織做塗片或切片染色找滋養體,如仍陰性,可連續傳代接種2~3次以增強毒力,再進一步檢測以確診。
- 人工培養:先用猴腎或豬腎細胞作單層細胞培養,然後接種待檢標本,弓形體可在細胞中很快繁殖而檢得陽性。
- 間接血凝試驗:效價1:64為既往感染,1:256為新近感染,1:1024為活動性感染。同時做吸收試驗可排除大部分效價為<1:200的假陽性反應。
- 其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間接螢光抗體試驗等也可助診斷。
其他檢查
- 眼底檢查:對眼部弓形體病表現為視網膜脈絡膜炎者有助診斷。
- X線檢查:胸部拍片可為心、肺受損者提供線索。頭顱X片可發現顱內鈣化灶或顱骨異常。
- 顱腦CT或磁共振檢查可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提供診斷。
bubble_chart 診斷
流行病學史弓形體病在世界上分佈很廣。很多動物如豬、羊、狗、貓、鳥類都有這種感染。因此食用未煮熟的肉、奶、蛋等,或飲污染了的水,或密切接觸家畜、貓、狗、兔等都可受染。對疑為先天性弓形體病者,應詳細詢問母親的感染史和妊娠史。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磺胺嘧啶:劑量為100~150mg/(kg﹒d),分2~3次口服,連服10-14天,間隔10天,重服一療程。磺胺甲基異唑也可選用,劑量為40~80mg/(kg﹒d),分2 次服,療程同前。
- 乙胺嘧啶:劑量為lmg/(kg﹒d),分2次口服,經2~4天後改為0.5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過25mg,療程為10~14天。間隔10天,可再服一療程。上述兩種藥物最好聯合使用,用時劑量均減為半量。因乙胺嘧啶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用藥期間注意白細胞變化,可同時給予酵母和葉酸。
- 乙酰螺旋黴素:劑量為30~40mg/(kg﹒d),分3~4次口服,療程為1個個月。此藥可通過胎盤,受感染的孕婦服用,可減少先天性弓形體病的感染率。
bubble_chart 預防
- 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和環境衛生。
- 隔離和治療受感染動物。
- 育齡婦女和孕婦應進行弓形體病檢查,有病應及時、充分治療。尤其孕婦不宜與貓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