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黃色瘤病又稱Hand-Schuller-Christain病,是網狀內皮細胞系統的疾病之一,為一種遺傳性脂質沉積病,不是腫瘤。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其中常見於3¯5歲的男性兒童,偶發於成年人,發病原因未明,一般累及顱骨,其他骨骼發病甚少。典型病人臨床表現為地圖樣顱骨缺損、眼球突出、尿崩症三大症狀,尚可有低熱、貧血、肌肉酸痛等表現。治療方法主要為放療和手術,大多數病人及時治療能使病情得到緩解。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頭部局限性腫脹,疼痛,如侵入眼眶出現眼球突出、視野缺損、視力減退,侵入顱底出現尿崩症,表現煩渴、多尿、發育障礙。 2.有低熱,肌肉酸痛,體重減輕,疲勞無力等全身症狀。
bubble_chart 診斷
1.頭部局限性腫脹、疼痛,範圍大者伴顱骨缺損。 2.有低熱、肌肉和關節酸痛、體重減輕、疲勞乏力等全身症狀。 3.典型病例表現為地圖樣顱骨缺損、眼球突出和尿崩症三大症狀。 4.血象檢查嗜酸性細胞增多,血脂增高但膽固醇正常。 5.X線顱骨平片可見典型的地圖樣缺損,單發或多發,範圍大小不等,邊緣清楚,銳利而無硬化帶。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手術治療:顱骨缺損範圍大者,同期行顱骨修補術。 2.放射治療。
本病發病原因不明,無明顯家族史傾向,患兒多數是在洗澡時被家長發現頭部腫塊,或首發尿崩而就診,全身症狀一般輕,往往被忽略,如病人有上述表現,家長應重視,及早診治。目前治療本病尚無特效藥,主要方法為手術和放射治療,尿崩者使用抗利尿藥物治療。儘管手術和放療都不能使其痊癒,但能使病情緩解。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1.治癒:腫塊消失;症狀消失或明顯好轉;顱內壓正常。 2.好轉:腫塊縮小;症狀緩解或穩定。 3.未癒:腫塊繼續增大,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