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頭癬是頭皮和頭髮的淺部真菌感染,根據病原菌和臨床表現的不同可分為黃癬、白癬和黑點癬三種。頭癬好發於兒童,傳染性較強,易在托兒所、幼稚園、小學校及家庭中互相傳染。主要通過被污染的理髮工具傳染,也可通過接觸患癬的貓、狗等家畜而感染。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黃癬:俗稱「禿瘡」或「癩痢頭」
- 好發於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 典型皮損為盤狀黃豆大小的黃癬痂,中心有毛髮貫穿,愈後形成萎縮性疤痕;
- 病髮參差不齊,乾枯無光澤,永久性禿髮。
- 白癬
- 主要見於兒童
- 典型皮損為初發較大的鱗屑性母斑,周圍繼發較小的衛星狀子斑,青春期後自愈,愈後不留疤痕;
- 病髮周邊白套,且常距頭皮2-3mm處折斷。
- 黑點癬
- 好發於兒童,成人也可感染;
- 典型皮損為多數散在鱗屑性小斑,癒合可有小片疤痕;
- 病髮剛出頭皮即折斷,殘端呈黑點狀
bubble_chart 診斷
- 白癬主要見於兒童,黃癬及黑點癬,兒童與成人均可患病;
- 各型頭癬的典型皮損表現;
- 各型頭癬的病髮特點;
- 病髮真菌直接鏡檢和培養陽性;
- 黃癬:鏡檢為髮內菌絲,黃癬痂內關節孢子或鹿角菌絲,培養為黃癬菌;
- 白癬:鏡檢為髮內菌絲,髮外圓形孢子,培養為狗孢子菌或鐵鏽色小孢子菌;
- 黑點癬:鏡檢為髮內鏈狀孢子,培養為紫色癬菌或斷髮癬菌。
- 濾過紫外線燈檢查。
- 黃癬:暗綠色螢光;
- 白癬:亮綠色螢光;
- 黑點癬:無螢光。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治療原則
- 內服抗真菌藥物(首選灰黃毒素);
- 外用抗真菌製劑;
- 每日洗頭2次,共8周;
- 每週剃頭1次,共8同;
- 消毒患者的生活用具或接觸物品。
用藥原則
- 首選灰黃酶素綜合療法,即內服灰黃酶素聯合外搽抗真菌製劑;
- 灰黃酶素失敗或過敏者可選服療酶舒;
- 常用抗真菌製劑為2.5%碘酊、5~10%硫磺軟膏、複方苯甲酸軟膏及咪唑類霜劑。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 治癒:皮損消退,真菌直接鏡檢及培養,每週1次, 連續3次陰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
- 好轉:皮損部分消退,真菌檢查陰性或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陰性或陽性;
- 未癒:皮損無改善,真菌檢查陽性濾過紫外線燈檢查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