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顱骨轉移瘤主要來源於癌,原發癌源常見肺、乳腺、子宮、消化道、腎、腎上腺、肝和前列腺、甲狀腺等器官。多為血行轉移,少數可為淋巴轉移。骨骼是晚期癌常見轉移部位之一。也是晚期癌的臨床表現之一,早期無症狀,有時局部疼痛,隨腫瘤增大,可在頭部捫及半球形腫塊。顱骨轉移瘤根據原發源的情況進行放射治療、化療或手術切除。多數病人預後不良。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1.顱骨單發或多發小的腫物,無痛或稍痛,增長迅速,疼痛逐漸加重。 2.腫瘤基底較寬,觸之較硬;腫瘤血運豐富者,表面頭皮血管異常迂曲怒張;腫瘤壞死者捫及波動感。 3.明確原發癌源者可有相應臟器症狀和體徵,病人多為病程晚期,全身一般情況較差。
bubble_chart 診斷
1.有原發癌源的明確診斷又出現顱骨腫瘤者應高度警惕顱骨轉移癌的可能。病人多數為病程晚期,全身一般情況較差。 2.頭部單發或多發軟性腫塊,無痛,生長迅速,基底寬,觸之較硬。 3.顱骨X線片顯示轉移癌區為一類園形骨破壞,邊緣整齊,四周無骨增生及骨膜反應。 4.腫塊活檢確診,顱骨轉移癌的組織形態與原發癌是一致的。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1.單發者可手術治療,輔以放療或化療。 2.同時治療原發病源,但有時不能查明原發病源的部位。
談到癌症,人們以往認為是一種絕症,談虎色變,其實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癌的治癒率大大提高了,如果發現頭部腫塊,生長迅速,且有原發癌源者,應考慮到本病,找專科醫師檢查,以明確診斷,做到早診早治,尤其原發癌的治療。尚未明確原發癌源者,除治療轉移癌源外,積極尋找原發癌源。醫務人員應對一些病人採取適當的保護性醫療措施,把病情向病人家屬說明清楚,但對病人可以隱瞞部分病情及疾病的診斷,并逐漸向病人做解釋工作。使病人接受現實,配合治療,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治療方法為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即使是晚期癌,也有一定療效,可以延長生命。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1.治癒:腫塊消失,症狀消失或明顯好轉,顱內壓正常。 2.好轉:腫塊縮小,症狀緩解或穩定。 3.未癒:腫塊增大,顱內壓增高,症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