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 生殖器念珠菌病 |
別名 | Genital Candidiasis, 生殖器念珠菌感染 |
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性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和男性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念珠菌是條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健康婦女陰道可帶有念珠菌而無臨床症狀,孕婦帶菌者更多。某些因素,如機體抵抗力降低,導致念珠菌大量繁殖而致病。可通過性交傳染給性伴侶,但也可以通過物體而間接傳染。主要致病菌為白色念珠菌。
bubble_chart 流行病學
陰道念珠菌是婦女陰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由於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及皮質激素,目前該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成為白帶增多的最主要病因。
陰道念珠菌病常見於青春期到絕經期前的婦女,未來月經的少女及絕經後的婦女陰道念珠菌發病率較低。在無症狀的健康育齡婦女陰道中,念珠菌的檢出率為20%左右。妊娠、服用避孕藥、糖尿病等因素可使帶菌率增高。
男性陰莖念珠菌的檢出率與包皮是否過長有著密切的關係。有包莖而未做包皮環切術者,陰莖的念珠菌檢出率高於已做包皮環切術者。患陰道念珠菌病的婦女的性夥伴,其生殖器念珠菌感染率高達70%,而有陰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婦女,其配偶陰莖上念珠菌的檢出率是對照組男性的4倍多。與念珠菌陽性男性性接觸的婦女中,其念珠菌感染發生率為80%,而與念珠菌陰性男性性接觸的婦女中,其念珠菌的感染率為32%。由此可見,生殖器念珠菌病與性接觸有密切的關係,陰道念珠菌與念珠菌龜頭炎可通過性接觸互相傳播。
病原菌大部分為白色念珠菌,還有部分為其他念珠菌和球擬酵母。目前球擬酵母感染所致的病例越來越多,應引起重視。
念珠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主要寄生於口腔、皮膚、陰道和內臟等處。正常人群白念珠菌的帶菌率可高達40%;從陰道粘膜分離出來的念珠菌85~90%為白念珠菌。而白念株菌的致病性最強。念珠菌屬於真菌界半知菌亞門──芽孢菌綱──隱球酵母目──隱球酵母科。是雙相型單細胞酵母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在人體中,無症狀時常表現為酵母細胞型;侵犯組織和出現症狀時常表現菌絲型。在正常情況下,寄生在人體內的念球菌呈酵母細胞型,一般不致病,但如在某些因素(如糖尿病、妊娠、口服避孕藥、抗生素及皮質激素的使用)使機體免疫力降低或局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就可引起念珠菌大量繁殖發展為菌絲型,侵犯組織而產生病變。
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侵入人體後是否發病取決於人體免疫力的高低及感染菌的數量、毒力。當人體在妊娠、糖尿病、口服避孕藥、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使機體免疫力下降,改變陰道內環境的情況下,容易誘發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的致病力和下列因素有關:
![]() |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白念珠菌感染,首先是粘附在宿主的上皮細胞上,然後在以上所述的白念珠菌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感染灶。粘附在上皮細胞是因為宿主細胞膜表面上有白念珠菌的粘附受體,即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胺;白念珠菌胞壁上具有多種粘附介導體,其中較為重要的有甘露聚糖──蛋白質複合物(M-P)和幾丁質。幾丁質是(1-3,1-6)β-葡聚糖與N-乙酰葡萄糖受化合物而成的立體空間多聚體;白念珠菌胞壁具有纖維蛋白原,纖維連接蛋白等成分的粘著受體。而這些成分廣泛分佈於血管壁、炎症和創傷癒合等部位,有極強的粘著性,與白念珠菌粘附後能橋連白念珠菌與宿主細胞間的粘附,使白念珠菌更容易粘附和侵襲宿主。
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多見於包皮過長,有不潔性交史,陰莖包皮、龜頭輕度潮紅,包皮內板及龜頭冠狀溝處可有白色奶酪樣斑片,龜頭可有針頭大小淡紅色丘疹,若侵犯包皮外面及陰囊,則可見鱗屑性紅斑。如舟狀窩累及則可有尿頻、尿痛等。局部可有燒灼感及瘙癢等,對於念珠菌過敏症者,於不潔性交後數小時可發生陰莖刺癢及燒灼感,并可有包皮龜頭潮紅。偶爾可發生暴發性水腫性包皮龜頭炎。主要表現為陰莖包皮明顯水腫、劇癢,有淺在潰瘍。
念珠菌外陰陰道炎;陰道瘙癢和白帶增多是本病的突出表現。局部瘙癢,由於搔抓,小陰唇可出現腫脹,表皮剝蝕、抓痕及膿疱等。陰道分泌物增多呈粘稠、奶酪樣或豆渣樣,味道臭。并可有陰道疼痛,刺激感及性交困難等。檢查可見陰道壁粘膜上有白色假膜,脫落後可有紅斑或糜爛面,陰道壁充血水腫。部分無症狀健康婦女陰道內可分離出念珠菌。但不一定引起陰道炎,妊娠、口服避孕藥或抗生素、糖尿病或穿緊身不透氣內褲時可作為陰道炎的誘發因素。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一、直接鏡檢:女性用較長的消毒棉拭子取陰道、宮頸分泌物或陰道壁上乳白色薄膜,男性刮取陰莖龜頭、冠狀溝或包皮處皮損表面鱗屑作為待檢標本。將待檢標本用10%氫氧化鉀或生理鹽水製片,鏡下可見成群的卵園形孢子和假菌絲,如找到較多的假菌絲時,說明念珠菌處於致病階段,對診斷更有意義。
二、染色檢查:也可用革蘭染色法,剛果紅染色或PAS染色法染色後鏡檢,其陽性率均比直接鏡檢法高。革蘭染色,孢子和假菌絲染成蘭色:剛果紅和PAS染色,孢子和假菌絲則染成紅色。
三、分離培養:塗片檢查陰性的患者,可進行念珠菌培養。在無菌條件下將受檢標本接種於沙氏培養基上(多採用試管法培養)。接種時將試管培養基斜而割破少許,每管接種2~3處,每份標本接種2管。將培養基放入37℃溫箱內孵育24~48小時後觀察,可見大量乳白色菌落生長,用接種針挑取少量菌落塗片,直接鏡檢或染色後鏡檢,可見大量芽孢子,可初步診斷為念珠菌感染。
四、用免疫雙擴法或膠乳凝法可檢出白色念珠菌抗體。
1.念珠菌性外陰陰道炎:外陰陰道瘙癢、疼痛或刺痛;①奶酪樣或豆渣樣白帶;②陰道檢查見陰道壁上有假膜;③真菌檢查陽性。
2.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① 有不潔性交史或包皮過長;②包皮龜頭潮紅,龜頭有丘疹,包皮內板或龜頭冠狀溝有奶酪樣斑片;③念珠菌過敏症或暴發性水腫性包皮龜頭炎可有其各自的典型症狀;④真菌檢查陽性。
無症狀者可不予治療。去除易感因素,治療期間禁止性交并同時治療配偶或性伴侶。
(一)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CC)
主要是局部用藥,咪唑類抗真菌藥比製黴菌素效果好。經咪唑類抗真菌藥治療後,80~90%的患者症狀消失,念珠菌培養陰性。
(二)復發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RVVC)
臨床上較為常見,雖然可找出某些誘因,但是流行性和影響客觀存在發病的因素還不清楚。目前尚無最佳治療方案。然而,預防或維持系統性抗真菌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RVVC的復發率。所有RVVC病例在開始維持治療前應作培養證實。
(三)念珠菌性龜頭炎
用生理鹽水或0.1%雷佛奴爾溶液沖洗皮損處,每日2~3次。沖洗後外塗1~2%龍膽紫液或上述咪唑類霜劑。包皮過長者治癒後應做包皮環切術以防復發。併發尿道炎者可內服酮康唑、氟康唑或曲康唑。
1.保持外陰部清潔,經常清洗,勤換內衣,保持局部乾燥。避免外用類固醇皮質激素。
2.洗澡應用淋浴,避免盆浴。
3.對患者的配偶或性伴應一同檢查、治療,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不搞婚外性行為。
4.積極防治前面所述的易發因素。
本病主要與滴蟲性陰道炎及由滴蟲引起的男性非淋病性尿道炎相鑒別。
1.滴蟲性陰道炎,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狀,有時可呈漿液性或膿性,味惡臭。并可有尿道炎,膀胱炎,宮頸炎,尿道旁腺及巴氏腺感染,偶有腎孟腎炎。可出現排尿困難、血尿及夜尿。陰道檢查可見宮頸充血,陰道壁充血,水腫,並有出血點,呈草莓狀外觀的特徵性表現。可查到陰道毛滴蟲。
2.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狀較淋病輕,表現為尿道瘙癢,不適或排尿困難,可有膿性分泌物,亦可引起膀胱炎,前列腺炎或附睪炎,尿道分泌物可查到滴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