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咽部肌肉主要受咽叢而來的運動神經纖維所支配,以軟齶癱瘓常見,發生原因可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癱瘓二類。中樞性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延髓病變,如延髓癱瘓、假性延髓癱瘓、小腦後下動脈血栓形成、腦炎、聽神經瘤侵及延髓、延髓空洞症等。周圍性麻痺則以多發性神經炎多見,其他如感染、頸靜脈孔綜合徵、肉毒桿菌中毒、重症肌無力、皮肌炎及顱底病變(外傷、腫瘤)壓迫第Ⅳ、Ⅴ、Ⅵ腦神經而引起。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由於病變範圍不同,咽肌麻痺可分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單側或雙側性。單側麻痺常無症狀,雙側則較重,由於軟齶麻痺,鼻咽不能閉合,患者說話時有開放性鼻音,進流質飲食時易返流於鼻腔,進食固體食物則影響不大。咽縮肌麻痺時,吞嚥機能受到影響,早期進流質有困難,而進食固體食物無阻擋,逐漸發展可有誤吸入喉內的危險。
查體,張口發「啊」音時,可見健側移動而患側不能上舉;若兩側麻痺,則軟齶鬆弛,不能上抬。咽縮肌麻痺,則在梨狀窩中可見唾液或食物瀦留。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針對病因治療。中樞性者請內科、神經科協同診治。對周圍性麻痺患者可用抗膽鹼脂酶藥或神經興奮劑、維生素類藥物治療,并可進行針灸治療。咽縮肌癱瘓不能進食或有誤吸者應插鼻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