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製法用量 上藥㕮咀,用水600毫升(二大盞),煎至300毫升(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bubble_chart 功效
清暑祛濕,益氣生津。
bubble_chart 主治
暑傷氣津證。四肢倦怠,身熱汗多,口渴心煩,不思飲食,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
bubble_chart 方義
本方適用於素體氣虛,復感暑濕之邪。方中黃耆補中益氣,人參益氣生津,麥冬養胃生津止渴,蒼朮、白朮健脾燥濕和中,黃柏清熱燥濕殺菌,神麴健脾開胃助消化,青皮、陳皮理氣化滯,升麻、葛根解肌退熱驅毒,生津止渴,當歸甘潤、防理氣藥耗傷陰血,澤瀉,利水滲濕瀉熱,五味子,生津歛汗,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bubble_chart 辨證要點
- 夏天體倦身熱。
- 煩渴多汗。
- 納呆便溏。
- 苔膩。
- 脈虛。
bubble_chart 加減
- 煩熱甚:加知母、竹葉。
- 口渴甚:加石斛、天花粉。
- 小便不利:加木通、車前子。
bubble_chart 現代應用
本方增強免疫力,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強心,促進體溫調節功能。用於中暑、慢性腎炎、尿瀦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