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類別 合(水)穴。
bubble_chart 釋名
內側為陰,突起為陵,泉出于下。穴位於小腿內側(陰),脛骨內側髁(陵)之下,與陽陵泉相對,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webp)
陰陵泉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jpg)
陽陵泉、陰陵泉穴位橫斷面 (改編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與陽陵泉相對,當脛骨內側緣與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部上方。
- 《靈樞‧本輸》:「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
- 《針灸甲乙經》補充:「在膝下內側…」;
- 《針方六集》:「輔骨下一指」;
- 《神應經》:「屈膝取之,膝橫紋頭下是穴。與陽陵泉相對,稍高一寸」。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比目魚肌起點上方,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
- 神經:隱神經小腿內側皮支本幹,最深層有脛神經。
- 血管: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0.5~1.5寸。可灸。
bubble_chart 功效
運中焦,化濕滯,調膀胱,祛風冷。
- 古典:腹中寒,腹中氣脹,洞泄不化,不嗜食,腸中切痛,脅下滿,水腫,腹堅,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熱,陰痛,遺精,霍亂,足痺痛,鶴膝風,腰腿膝痛,腳氣水腫,疝瘕。
- 現代:腎炎,尿閉,腹水,腸炎,黃疸。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