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穴名行間
國際代碼LR2
bubble_chart 類別

滎(火)穴。

bubble_chart 釋名

行,指通道;穴在兩趾趾縫間,故名。

bubble_chart 位置

行間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足背第一、二趾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 靈樞本輸》:「足大指間也」;
  • 針灸甲乙經》補充:「動脈﹝應手﹞陷者中」;
  • 《針灸集成》:「大指、次指合縫後五分」。

bubble_chart 解剖

  • 神經: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
  • 血管: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針尖略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5~10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清肝明目、熄風鎮驚。

  • 古典:脅痛、腹脹、頭暈、目眩、癲癇、不眠、口歪、咽喉氣梗、咳逆、喉痺、疝痛、小便不利、莖中痛、遺溺、癃閉、消渴、嗜飲、目赤腫痛、嘔逆、嘔血、洞泄、腹痛、心下滿,胸背痛,肝病、脅下苦滿、小腹脹、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小兒重舌、急慢驚風、膝腫腰痛、足趾腫痛。
  • 現代:高血壓,視力減退、結膜炎、青光眼、扁桃體炎,面肌痙攣、肋間神經痛,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睪丸炎,乳腺增生。

bubble_chart 配穴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