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穴名陽交
別名別陽, 足髎
國際代碼GB35
bubble_chart 類別

陽維脈郄穴。

bubble_chart 釋名

足少陽膽經由此交向足太陽膀胱經,所以又名「別陽」。

bubble_chart 位置

陽交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後凹陷處。

  • 針灸甲乙經》:「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意指斜向足太陽經側。

bubble_chart 解剖

  • 肌肉:腓骨長肌附著部、拇長屈肌。
  • 神經:腓腸外側皮神經分支。
  • 血管:脛前動、靜脈分支。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利腿足、鎮驚、清熱。

  • 古典:寒熱,癲疾、瘛瘲,驚狂、喑不能言,下肢痿痺、髀脛不收、喉痺、胸滿、面腫、心悸怔忡、轉筋。

bubble_chart 配穴

  • 胸滿:陽交足、臨泣
  • 驚悸怔忡:陽交、解溪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