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AD
藥名莪蒁
別名莪朮
科屬薑科
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薑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蓬莪蒁 (Curcuma phaeocaulis Val.) 、廣西莪蒁 (C.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溫鬱金 (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的根莖。主產於廣西、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冬季採挖,蒸或煮至透心,曬乾,切片生用或醋製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肝、脾經。

bubble_chart 功效

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bubble_chart 主治

  1. 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本品辛散苦泄溫通,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氣止痛,常與三稜相須而用。如《壽世保元》莪蒁散即以本品配三稜當歸香附等,治經閉腹痛,腹中有塊。臨床治婦科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紅花等同用,治脅下痞塊瘧母,配柴胡鱉甲等;治胸痺心痛,配川芎丹參等。若體慮而瘀血久留不去者,配黃耆黨參等以消補兼施。
  2. 用於食積脘腹脹痛。本品消積不僅能消血瘀徵積,同時又能破氣消食積。治食積腹痛常配青皮檳榔等,如《證治準繩》莪蒁丸。
  3. 此外,本品還可用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亦取其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4. 現代臨床用本品治子宮頸癌等多種癌腫,以莪蒁注射液瘤體注射為主,每次10~30ml(含生藥20~60g),也可配其他藥物煎劑內服,對子宮頸癌以及卵巢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尤其對失去手術等治療機會的患者,可緩解症狀。又可治子宮頸糜爛,以莪蒁軟膏或莪蒁乳劑局部用之,經大量臨床觀察,療效較佳。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1. 《藥性論》:「治女子血氣心痛,破痃癖冷氣,以酒醋摩服效。」
  2.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開胃消食,通月經,消瘀血,止扑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等。」
  3. 《本草圖經》:「今醫家治積聚諸氣為最要之藥。與荊三稜同用之良。婦人藥中亦多使。」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3~15g。醋製後可加強祛瘀止痛外用;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其中主要為莪蒁酮、莪蒁烯、薑黃素等。近年又從揮發油中分離出抗癌有效成分莪蒁醇、莪蒁雙酮。有抗癌作用,除直接作用外,還可使宿主特異性免疫功能增強而獲得明顯的免疫保護效應;薑黃素能抑制血小板聚積,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對消化道能興奮胃腸平滑肌;莪蒁醇及其半萜化合物有顯著的抗早孕作用;揮發油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霍亂桿菌、霍亂弧菌等。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