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草烏頭
別名草烏
【品種來源】

大陸北部地區主要取自毛茛科植物北烏頭 (Aconitun Kusnezoffii Reochb.) ,南部地區則主要取自烏頭的塊根。市場上所用的草烏均為野生品,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等省區。

歷代所稱的草烏,主要係烏頭的野生品,根據其產地主要係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野生種,李時珍所稱生江北的淮烏頭;此外還包括北烏頭。

【性狀】

塊根圓錐形,長約1.5~5cm,直徑1.5~3.5cm。表面灰棕色,有微細縱皺紋,上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多個瘤狀隆起的支根,俗稱「釘角」,側面留有自母根摘離的痕,質堅實,斷面灰白色,粉性,橫切面可見5~7角形或不規則形的形成層環紋。味辛辣,麻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4~5cm,寬1~3.5cm,厚約3~5mm,外皮黑褐色或灰褐色,切面棕黃色,半透明狀。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

性大熱,味辛苦,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功效】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止痛。

【主治】

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風寒濕痺,肢體關節冷痛或麻木癱瘓,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疼痛,有麻醉止痛的作用。外治癰疽疥癬。

【用法用量】

炮製品1.4~4.5g,宜先煎、久煎。外用適量,研末塗敷患處或煎水洗。生品內服宜慎,一般炮製後用。

【注意禁忌】

孕婦忌服。反半夏、栝蔞、白蘞、白芨、川貝母、浙貝母;畏犀角。不宜久服,生品只供外用。

【現代藥理】

生品含劇毒的雙酯類生物鹼烏頭鹼(aconitine)、中烏頭鹼(mesaconitine)和次烏頭鹼(hypaconitine),另含具有強心作用的去甲烏藥鹼(higenamine)和有升壓作用的仙影掌鹼(coryneine chloride)、去甲豬毛菜烏藥鹼(salsolinol)。

  • 草烏生藥製劑、烏頭鹼、次烏頭鹼對用電刺激鼠尾法或熱板法引起的疼痛反應,均有鎮痛作用,烏頭總生物鹼對因熱引起的兔耳腫脹,小鼠實驗性腹膜炎均具有抗炎作用。臨床上將草烏製成每2ml含總生物鹼2mg的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用制草烏與其它藥物配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神經疼痛等。
  • 烏頭鹼對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末梢產生刺激作用,有癢、熱感,然後抑制而呈局部麻醉作用。臨床上用生草烏與他藥製成酊劑用於表面麻醉;或將生藥配在膏藥中外用,有麻醉止痛作用。
  • 製草烏具有與附子相似的強心作用。
  • 未炮製的生草烏毒性很大,人服用0.3g以上常可出現毒性,因而一般均不內服,內服者均為炮製品。炮製後對小鼠的毒性可見明顯的降低,如北烏頭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腹腔注射),生用為0.19g/kg,而炮製後則為6~10g/kg。
毒性:
  • 神經系統:口舌、四肢和全身發麻,並有緊束感,煩躁不安,頭暈、頭痛、神智不清;痛覺消失或減弱,陣發性抽搐;或雙目失明。
  • 消化系統: 嚴重嘔吐惡心、流涎腹痛、腹瀉、腸鳴亢進。
  • 循環系統:心慌心悸、血壓下降、心律不整,甚至發紺、四肢厥冷。嚴重的心律失常或循環呼吸衰竭,是致命主因。
解救方法(下列是一般文獻上建議的解毒方法,不一定經過確實的臨床驗證):
  • 早期洗胃。
  • 靜脈輸入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鹽水。注意保溫與呼吸情況。
  • 使用拮抗劑阿托品(atropine)直至心律恢復正常為止。
  • 民間驗方用生薑、甘草各15g,金銀花18g 煎服。或以綠豆120g、甘草30g,煎湯頻服。生白蜜也有一定解毒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