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水龍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廬山石葦和石葦或有柄石葦的葉片。各地普遍野生。主產於浙江、湖北、河北等地。四季均可採收,除去根莖,曬乾。切碎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甘,微寒。歸肺、膀胱經。
bubble_chart 功效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濕熱淋症。為清熱利尿通淋常用藥。治癃閉淋瀝,常與車前子、滑石、瞿麥等同用,如石葦散。本品又有涼血止血之功,故用治血淋澀痛尤宜。多與白茅根、蒲黃、小薊等同用,以收涼血通淋之效。
- 用於肺熱咳嗽氣喘症。本品能清肺熱,止咳平喘,以石葦、檳榔等分為末,薑湯送服,如石葦散。
- 此外,本品寒涼,入血份又能涼血止血。故亦可用於血熱血症。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經》:"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 《日華子本草》:"治淋瀝遺溺。"
- 《本草綱目》:"主崩漏,金瘡,清肺氣。"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5~10克。煎服。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含皂甙、蔥醌類、黃酮類、鞣質等。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