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藥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的莖葉。主產浙江、四川、江蘇、河南、陝西、山東、廣西、湖南等地。此外安徽、甘肅、湖北、江西、福建、山西、雲南、遼寧、河北等地亦產。
【性狀】
乾燥莖呈細長圓柱形,直徑1.5~6毫米,表面暗紅色或灰棕色,有細柔毛,尤以嫩枝為多。皮部易剝落,常撕裂作纖維狀。莖上常帶有橢圓形、綠黃色的葉,多破碎不全。質堅脆,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中央髓部有空隙。氣弱,味淡。以外皮棗紅色、質嫩帶葉者為佳。
【性味歸經】
甘,寒。
- 《別錄》:「甘,溫,無毒。」
- 《藥性論》:「味辛。」
- 《本草拾遺》:「小寒。」
-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入心、肺經。
- 《要藥分劑》:「入肺經。」
-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功效】
清熱,解毒,通絡。
【主治】
溫病發熱,熱毒血痢,傳染性肝炎,癰腫瘡毒,筋骨疼痛。配金銀花,清熱解毒、通經活絡;配連翹,辛涼宣洩、清肺平喘;配桑葉,疏風清熱、宣肺平喘;配白芍,清熱行血。
【文獻別錄】
- 《本草綱目》: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稱其治風、除脹、解痢為要藥,而後世不復知用:後世稱其消腫、散毒、治瘡為要藥,而昔人並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萬變不同,未可一轍論也。按陳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癰疽發背,初發便當服此,其效甚奇,勝於紅內消。洪邁、沈括諸方所載甚詳。
- 《醫學真傳》:余每用銀花,人多異之,謂非癰毒瘡瘍,用之何益?夫銀花之藤,乃宣通經脈之藥也。通經脈而調氣血,何病不宜,豈必癰毒而後用之哉。
- 《本草正義》:忍冬,《別錄》稱其甘溫,實則主治功效,皆以清熱解毒見長,必不可以言溫。故陳藏器謂為小寒,且明言其非溫;甄權則稱其味辛,蓋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熱毒,權說是也。今人多用其花,實則花性輕揚,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氣味俱厚。古人只稱忍冬,不言為花,則並不用花入藥,自可於言外得之。觀《綱目》所附諸方,尚是藤葉為多,更是明證。《別錄》謂主治寒熱身腫,蓋亦指寒熱癰腫之瘡瘍而言,與陳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圓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腫脹。甄權謂治腹脹滿,恐有誤會;雖味辛能散,而性本寒涼,必非通治脹滿之藥。甄權又謂能止氣下澼,則熱毒蘊於腸腑之澼積滯下,此能清之,亦猶陳藏器謂治熱毒血痢耳。藏器又謂治水痢,則謂大便自利之水洩,惟熱痢或可用之,而脾腎虛憊之自利,非其所宜。瀕湖謂治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則今人多用其花,壽頤已謂不如藤葉之力厚,且不僅煎劑之必須,即外用煎湯洗滌亦大良。隨處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謂簡、便、賤三字畢備之良藥也。
- 《名醫別錄》:主寒熱身腫。
- 陶弘景: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 《藥性論》:主腹脹滿,能止氣下澼。
- 《本草拾遺》:主熱毒血痢水痢。
- 《履巉巖本草》:治筋骨疼痛。
- 《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
- 《本草綱目》:治上切風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惡瘡,散熱解毒。
- 《本草再新》:治心虛火旺,補氣寬中,咳嗽,癰痿。
- 《南京民間藥草》:莖葉及花對眼睛發炎時有療效。
- 《貴州民間方藥集》:葉:外敷治刀傷。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濕熱腿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貼或研末調敷。
【注意禁忌】
脾胃虛寒,泄瀉不止者禁用。
【現代藥理】
- 抗菌、消炎作用:本品所含的木犀草素在1:350000濃度時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的生長。對卡他、白色念珠、傷寒、痢疾、變形等菌亦有抑制作用。忍冬地上部分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具抑制作用;莖葉50%鮮汁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但弱於干的整個地上部分。在體內亦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對H.Su-is病毒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在劑量20mg/kg×7d,能明顯抑制大鼠植入羊毛球所致的發炎過程。
- 對心血管的作用:木犀草素在5×10濃度時,能降低離體蛙心的舒張期幅度,對收縮期幅度有輕度降低,心率變慢,輸出量減少。在2×10濃度時,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的收縮期及舒張期幅度,心率變快,而對冠狀動脈及血容量則無直接影響。對狗的心肺裝置,5-10mg木犀草素可使動脈壓有所增加而降低靜脈壓,10mg可使大鼠下肢血流減少(33%),5~15mg可使貓、犬血壓升高12~30%。上述作用不能被α-腎上腺素能阻滯劑所阻斷。大鼠0.5g/kg皮下注射有增強毛細血管的作用。對兔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降低血膽甾醇的作用。
- 解痙作用:木犀草素對兔離體小腸、豚鼠氣管平滑肌及迴腸有解痙作用。
- 其它作用:用小鼠酚紅法和大鼠毛細管法試驗,木犀草素有較好的祛痰作用。木犀草素對NK/Ly腹水癌細胞體外培養有抑制生長的作用。
【現代應用】
- 治療傳染性肝炎:取忍冬藤2兩,加水1000毫升,煎至400毫升,早晚分服。15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1~3天。治療22例,其中症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者12例;症狀、體徵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肝功能明顯好轉者6例;症狀、體徵無明顯變化者4例。
- 治療細菌性痢疾及腸炎:以忍冬藤100克切碎,置於瓦罐內,加水200毫升,放置12小時後,用文火煎煮3小時,加入適量蒸餾水,使成100毫升,過濾。每日每公斤體重服1.6~2.4毫升,按病情輕重,酌予增減。一般初服20毫升,每4小時1次;症狀好轉後,改為20毫升,一天4次,至洩瀉停止後2天為止。治療菌痢60例,腸炎90例,除4例服藥1~2日未繼續服用外,其餘146例均獲良好效果。症狀平均消失時間為:腹痛3天,退熱2天,裡急後重2.5天,洩瀉停止2天,大便成形4.4天。未見不良反應。另有用忍冬藤1.5兩,每日2次煎服,同時以忍冬藤5錢煎水保留灌腸,每日1次。7日為一療程。治療急性菌痢167例,經一療程治癒者131例(78.44%),無效者36例。用藥後平均2天退熱,大便次數、性狀及鏡檢恢復正常平均日數分別為5.6、4.5、4.9天,細菌培養轉陰日數,多數在3天左右,腸鏡檢查腸道病變在10日內的陰轉率為:非潰瘍型84.6%,潰瘍型80%。治療慢性菌痢80例,一療程的治癒率為73.9%。發熱病例平均1.5天退熱,大便次數、性狀及鏡檢分別平均在5.5、4.6天恢復正常,細菌培養平均3.7天轉陰;腸鏡檢查:24例非潰瘍型皆恢復正常,38例潰瘍型在10日內痊癒者占84.2%。
- 忍冬藤4兩煎服,或結合辨證加用其它藥物,治療闌尾炎亦有一定效果。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