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拳參的根莖。主產於東北、華北及山東、江蘇、湖北等地。春季發芽前或秋季地上部份枯萎時採挖,曬乾,除去鬚根,切片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涼。歸肝、大腸經。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熱解毒,鎮肝熄風,涼血止痢。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於癰腫瘰癧,毒蛇咬傷。本品苦瀉涼清,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常用本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湯外洗,亦可配其它清熱解毒藥同用。
- 用於熱病抽搐及破傷風。本品苦涼入肝,鎮驚息風。多與鉤藤、全蝎、殭蠶、牛黃等配伍。
- 用於赤痢膿血,濕熱泄瀉。本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兼能澀腸止瀉。可單獨製成片劑使用,或配銀花炭、白頭翁及秦皮、黃芩等同用。
- 此外,本品還能利濕,也可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本草圖經》:"搗末,淋渫腫氣。"
- 《中藥誌》:"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熱病驚癇,手足抽搐,破傷風,癰腫瘰,蛇蟲咬傷。"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3~12克。煎服。外用適量。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含鞣質、淀粉、糖類及果膠、樹膠、粘液質、樹脂等。拳參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外用有一定止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