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檀香科常綠小喬木檀香的木質心材。產於海南、廣東、雲南、台灣及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地。以夏季採收為佳。除去心材,鎊片或劈碎後入藥,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溫。歸脾、胃、肺經。
bubble_chart 功效
行氣止痛,散寒調中。
bubble_chart 主治
用於胸腹冷痛,胃脘寒痛,嘔吐食少,本品辛散溫通,有利膈寬胸、散寒調中、行氣止痛之功。治寒凝氣滯胸痛,可與延胡索、細辛、蓽芨等同用,如寬胸丸。治胃脘寒痛、嘔吐食少,可以本品研末,乾薑湯泡服;或配沉香、白豆蔻、砂仁等同用。
bubble_chart 文獻別錄
- 《日華子本草》:"止心腹痛。"
- 《本經逢原》:"善調膈上逆氣......兼通陽明之經,鬱舒、嘔逆吐食宜之。"
- 《本草備要》:"調脾肺,利胸膈,為理氣要藥。"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1~3克。煎服,宜後下。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α-檀香萜醇、β-檀香萜醇,並含檀萜烯、檀萜烯酮等。對四逆湯、五加皮中毒所致心律不劑有拮抗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