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藥名烏桕木
bubble_chart 品種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烏桕 (Sapiurm sebiferum (L.) Roxb.) 的乾燥根皮。各地栽培于路旁,田埂或山坡上,也有作為行道樹;分佈很廣,北自山東,南至台灣、廣東和雲南等省區。

烏桕的種子能取蠟、榨油,可製蠟燭、肥皂和油漆等;葉可做黑色染料;葉和根皮溝入藥,能消腫解毒,利尿瀉下,並有殺蟲的效能;樹皮和葉可提製拷膠,含量約10%;木材堅韌細緻,淡黃色,不翹不裂,適宜作雕刻器具;烏相生長迅速,也是重要的綠化樹種,秋季樹變為橙黃或紅色,頗為美觀。

bubble_chart 性味歸經

苦,微溫,小毒。

bubble_chart 功效

利水,消積,殺蟲,解毒。

bubble_chart 主治

治水腫,膨脹,二便不通,急性穿孔性闌尾炎,肝炎,腎病綜合徵;濕瘡、疥癬、風疹、毒蛇咬傷(外用)。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9~15g。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體虛者忌服。

bubble_chart 炮製儲藏

  1. 淨製:洗淨(《藥典85》)。
  2. 切製: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藥典77》)。

bubble_chart 現代藥理

根皮含花椒素;葉含異懈皮廿、鞣質、烏桕苦味質;種子含脂肪油,油內有棕櫚酸、月桂酸、肉豆蔻脂酸和珠光脂酸等。

bubble_chart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