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药名冬瓜子
别名白瓜子, 瓜子, 瓜瓣, 冬瓜仁, 瓜犀
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种子。大陆各地均产。食用冬瓜时,收集种子。洗净,选成熟者,晒干。

bubble_chart 性状

冬瓜子
呈扁平的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cm左右,宽约6mm。外皮黄白色,有时有裂纹,一端钝圆,另一端尖,尖端有2个小突起,其一较小者为种脐;另一突起较大,上有一明显的珠孔。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剥去种皮后,可见乳白色的种仁,有油性。气微,味微甜。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味甘,性微寒。归肺、大肠经。

bubble_chart 功效

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

bubble_chart 主治

主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白浊,带下,脚气,水肿,淋证。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1. 《本经》:“白瓜子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
  2. 《别录》:“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面泽。”
  3. 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
  4. 《日华子》:“去皮肤风,润肌肤。”
  5. 《本草省常》:“生性平,清肺生津;炒性温,润肠和中。”
  6. 《本草纲目》:“冬瓜仁,治肠痈。男子白浊,妇白带,研末炒服。”
  7. 《本草乘雅》:“冬瓜子仁,吮吸地液,性颇贪狼,虽夏火主时,无妨水大含遍者也。即一粒子,具瓜全体。仲景先生用治肠痈脓未成者,吮吸殆尽。隐居别录推广腹内结聚,破之溃之,结解聚散。故最为脾胃壅滞要药也。”
  8. 《本经逢原》:“其子治肠痈,去面皯黑,润肌肤,及作面脂,即《本经》悦泽好颜色之用也。”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3~9。外用:适量,研膏涂敷。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bubble_chart 炮制储藏

置干燥处。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冬瓜子含油14%,其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在72~96%之间,所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棕榈酸。

药理作用:

  1. 免疫促进作用。
  2. 胰蛋白酶抑制。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