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来源同竹茹,系新鲜的淡竹 (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Stapf) 和青杆竹 (Bambusa tuldoides Munro) 等竹竿经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黄色澄清液汁。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肺,肝经。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bubble_chart 主治
- 用于痰热咳喘。本品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沈氏尊生书》竹沥达痰丸。
- 用于中风痰迷,惊痫癫狂等。本品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本品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同用;近年治乙脑、流脑之高热昏迷、痰壅、呕吐,以本品频饮。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 《别录》:“治暴中风风痺,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 《本草衍义》:“竹沥行痰,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如痰在巅顶可降,痰在胸膈可开,痰在四肢可散,痰在脏腑经络可利,痰在皮里膜外可行。又如癫痫狂乱,风热发痉者可定;痰厥失音,人事昏迷者可省,为痰家之圣剂也。”
- 《本草纲目》:“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内服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bubble_chart 注意禁忌
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本品含有十余种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创木酚甲酚、苯酚、甲酸、乙酸、苯甲酸水杨酸等。竹沥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