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
本品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 的块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无白心,除去外皮,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
- 用于内外诸出血证。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本品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要药。止血作用佳。治诸内出血,可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如验方独圣散;临床常与三七粉同用,则既可加强止血作用,又不致瘀血留滞。治肺络受损之咯血,若肺阴不足者,配枇杷叶,阿胶等,如《证治要诀》白芨枇杷丸;若肺气不足者,配人参、黄耆等益气摄血。治胃出血之吐血、便血,常配乌贼骨,即乌及散。现代临床以本品治上消化道出血及肺结核空洞出血。不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对促进溃疡愈合,结核病灶的吸收,空洞闭合,痰菌转阴等,均有效。治外伤出血,可研末外掺。
- 用于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肛裂等。本品能消肿生肌。治疮疡痈肿,初起者可消肿散结,常配银花,皂角刺、天花粉等,如《外科正宗》内消散;若痈肿已溃,久不收口者,可生肌敛疮,常研末外用。治烫伤,可配虎杖制成药膜外用,能消炎止痛,生肌结痴。治手足皲裂,肛裂,可研末麻油调涂,能促使裂口愈合。
【文献别录】
- 《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
- 《本草汇言》:“白芨,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未日服,能坚敛肺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散剂,每次2~5g。外用适量。
【注意禁忌】
反乌头。
【现代药理】
本品含粘液质56.75%~60.15%,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辅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具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此与所含粘液质有关,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