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罌粟科植物罌粟成熟蒴果的外殼。始載于宋《開寶本草》,原名罌子粟,僅指種子。《本草綱目》始于罌子粟項下,將米(種子)、殼、嫩苗分列。
【性味歸經】
味酸、澀,性微寒。
【功效】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止痛。
【主治】
用於久咳不止,久瀉久痢,脫肛,肢體胸腹諸痛及遺精滑精等症。
【用法用量】
3~10g。本品有毒,不宜過量及持續服用。
【現代藥理】
罌粟殼的作用為其所含生物鹼的作用的總和,即用一般劑量能抑制咳嗽和呼吸中樞的興奮性,可止咳和治療心臟性哮喘而引起的呼吸困難。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對於疼痛的感受性。有鬆弛胃腸平滑肌的作用,使腸蠕動減少而止瀉。但用量大時則可引起中樞性的嘔吐、縮瞳等中毒現象。本品與嗎啡的藥理作用如鎮痛、鎮咳、對消化道及其他平滑肌器官的作用相似。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