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廣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地上部分。主產於廣東。夏秋季枝葉茂盛時採割。趁鮮切段用,或陰乾生用。
【性味歸經】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解暑,止嘔。
【主治】
- 本品為芳化濕濁要藥,用於濕滯中焦證。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所致脘腹痞悶,少食作嘔,神疲體倦等症,每與蒼朮、厚朴等同用,如不換金正氣散。
- 用於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既能化濕,又可解表,治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頭痛脘悶,嘔惡吐瀉者,配紫蘇、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氣散。若濕溫病初起,濕熱並重者,多與黃芩、滑石、茵陳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 用於嘔吐,既能化濕,又能和中止嘔,治濕濁中阻所致之嘔吐,本品最為捷要,常與半夏配伍;偏於寒濕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於濕熱者,配黃連、竹茹等;妊娠嘔吐,配砂仁、蘇梗等;脾胃虛弱者,配黨參、白朮等。
藿香葉偏於發表,藿香梗偏於和中,鮮藿香解暑之力較強,夏季泡湯代茶,可作清暑飲料。
【文獻別錄】
- 《本草圖經》:「治脾胃吐逆,為最要之藥。」
- 《本草正義丸》「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溫煦而不偏於燥烈,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好,舌苔濁垢者最捷之藥。」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鮮品加倍。
【現代藥理】
廣藿香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和刺蕊草醇。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消化力,對胃腸有解痙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斂止瀉、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等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