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的乾燥成熟果實。中國各地均產,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地上部分,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性狀】
一年或二年生草;莖直立,高30-120cm,鈍四稜形,被微毛。葉輪廓變化大,莖下部葉為卵形,有長柄;莖中部葉三全翠,具短柄;莖上部葉不裂,近無柄。花多數,生於葉腋,呈輪傘形。花冠粉紅至淡紫紅色。小堅果褐色,呈三稜形,一端稍寬,似乎截狀;另一端漸窄而鈍尖,長2~3mm,寬約1.5mm。果皮薄,子葉類白色,富油性。無臭,味苦。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微寒。小毒。歸肝經。
【功效】
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主治】
婦女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肝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文獻別錄】
- 《本經》:「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
- 《別錄》:「療血逆大熱,頭痛心煩。」
- 《日華子》:「治產後血脹。」
- 《開寶本草》:「作煎及搗絞取汁服之,下死胎也。」
- 《履巉巖本草》:「去熱氣。」
- 《綱目》:「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安魂定魄,調女人經脈,崩中帶下,產後胎前諸疾。」
- 《本草求原》:「益精,通血脈,養肝,凡肝氣虛而滯,致經脈不調,崩中、帶下最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
【注意禁忌】
瞳孔散大、血虚无瘀、及陰虛血崩者慎用。
【現代藥理】
茺蔚子含益母草寧鹼、水蘇鹼及脂肪油26%,油中主成分為油酸,占油總量的63.75%,及亞麻酸占21.13%,另含維生素A樣物質0.04%。脂肪油的主要成分為亞油酸(42.62%)、亞麻酸(29.93%)、油酸(20.23%)、棕櫚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還含有17種氨基酸和24種礦質元素。
- 降壓作用:茺蔚子水浸出液或醇-水浸出液對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有輕微降壓作用。
- 益母草素用量過大可麻痺中樞神經系統,使呼吸暫時興奮後即處於麻痺狀態;對運動神經末梢呈箭毒樣麻痺作用(抑制性麻痺)。中國有些地區,如江蘇常熟一帶,習慣將茺蔚子炒熟研粉烙餅或摻入炒米粉中作為補藥眼食,易引起中毒。據25例中毒報導,一次食20~30g,於4~10小時發病,也有在10天內連續食500枚而開始發病。症狀為突然全身無力、下肢不能活動、癱瘓,週身酸麻疼痛、胸悶、多汗、虛脫,但神志、言語清楚,舌苔和脈搏多數正常。經搶救可不致死亡。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