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瀏覽器未開啟Javascript!本網站利用它優化用戶的瀏覽體驗,若未開啟它,除了導致部分網頁功能無法正常運作,瀏覽效能也會較差!


home
search
藥名雷丸
類別驅蟲
【品種來源】

本品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 (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的乾燥菌核。我國西北、西南,華南諸省均產,主要產於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廣西等地。秋季採挖,洗淨,曬乾。生用。

【性味歸經】

苦,寒。有小毒。歸胃、大腸經。

【功效】

殺蟲。

【主治】

用於絛蟲病,鉤蟲病,蛔蟲病。本品有殺蟲作用,且以驅殺絛蟲為佳,單用研末吞服,每次20g,日服3次,連服3天,多數病例蟲體在第2~3日全部或分段排下。驅殺鉤蟲、蛔蟲,常與檳榔牽牛子苦楝皮等配伍,如追蟲丸。治療蟯蟲病,可與大黃牽牛子共用。

本品亦可用治腦囊蟲病,常與半夏茯苓等同用。

【文獻別錄】

  1. 《本經》:「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
  2. 《別錄》:「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
  3. 《藥性論》:「能逐風…主癜癇狂走,殺蛔蟲。」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6~15g,驅絛蟲每次12~18g。日服3次,冷開水調服,連用3天。

【注意禁忌】

不宜入煎劑。因本品含蛋白酶,加熱60°C後左右即易于破壞而失效。

【現代藥理】

本品含雷丸素蛋白酶,為驅絛蟲有效成分,雷丸素的驅絛蟲作用,是因其能分解蛋白質,致蟲節破壞所致。對蛔蟲、鉤蟲、陰道滴蟲及囊蟲也有殺滅作用。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