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 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锋地。秋冬二季采收。砍破竹竿,取出生用。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甘,寒。归心、肝经。
bubble_chart 功效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bubble_chart 主治
用于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等心肝经痰热证。本品清化热痰之功与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又兼清心定惊之功。治小儿痰热惊风,常配麝香、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治中风痰壅、癫痫等,常配黄连、菖蒲、郁金等;治热病神昏谵语,配牛黄、连翘、竹叶心等。
近代有用治白内障者,以天竹黄作粘吸头,按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操作,进行粘吸,有效而简便。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 《开宝本草》:“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 《本草汇言》:“竹黄性缓,清空解热,而更有定惊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儿惊风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疟及伤风痰闭,发热气促,入抱龙丸,治婴科惊痰要剂。如大人中风,失音不语,入风痰药中,亦屡奏效。”
bubble_chart 用法用量
煎服,3~6g;以研粉冲服,每次0.6~1g。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本品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竹红菌乙素及氢氧化钾,硅质等,竹红菌甲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