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哮喘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伴喘鸣音为特征的常见病。支气管呈慢性炎症性、高反应状态。可由各种不同因素引起发作。 既往认为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儿科患病率以1~6岁较高,于学龄期后逐渐下降,初发年龄3岁以内者占84.8%。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除一些理化因素外,小儿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中主要是病毒性感染。
bubble_chart 临床表现
- 常有喷嚏、流鼻水、鼻痒(过敏性鼻炎)、喉痒、咳嗽(过敏性咳嗽)等先兆症状。
- 可有刺激性咳嗽及白色泡沫痰。
- 多次屡发的呼吸困难,伴喘鸣音以夜间为重。
-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部分可闻及湿性罗音,叩诊过清音。
- 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在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可出现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见出汗、青紫、面色苍白,甚至神志不清。
- 晚期病者,可有肺气肿和肺功能不全。
bubble_chart 辅助检查
- 一般轻症病例,只查框限“A”的各项检查。
- 重症者需查框限“A、B”的各项检查。
bubble_chart 诊断
- 反复发作喘息,气短、胸闷、阵发性咳嗽,并伴有肺部喘鸣音>=3次。
- 急性发作有一定季节性(秋冬多见)或有相应的诱发因素(多为过敏原)。
- 二级亲属中有哮喘史或过敏史。
- 经用0.5%舒喘灵雾化吸入或1%肾上腺素每公斤0.01ml,皮下注射,经10~15分钟后,喘鸣音基本消失,症状缓解。
bubble_chart 治疗措施
- 一般治疗:注意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体位舒适或半卧位。
- 镇静、吸氧。
- 平喘。
- 祛痰。
- 抗过敏。
- 抗生素应用。
- 避免接触致敏原。
- 中医中药。
bubble_chart 相关药物
- 哮喘病可由多种过敏原和不同因素引起发作,因此,首先要避免接触这种过敏原及寒冷、运动等诱发因素。
- 一般病例可用口服氨茶碱,气雾吸入舒喘灵或激素, 使发作缓解。
- 重症病例,可用氨茶碱加氢化可的松静滴,或用喘乐宁气雾吸入使发作缓解。
- 酮替芬、曲尼司特、喘特宁等长期口服,3~6个月可控制哮喘发作,严重病例可用必可酮长期气雾吸入。
bubble_chart 治癒标准
- 治愈:
- 哮喘发作治疗后,停止发作一周以上。
- 肺部喘鸣音消失一周以上。
- 肺通气功能-用力最大呼气第一秒肺活量FEVI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等检查结果恢复哮喘发作前的水平。
- 好转:
- 哮喘发作治疗后,一周内仍有发作。
- 肺部一周内时闻喘鸣音。
- 肺通气功能仍未达哮喘发作前水平。
-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