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bble_chart 概述 狹顱症是指嬰幼兒的顱縫過早閉合,限制頭顱的擴大而使顱骨變形并導致腦功能障礙,又稱顱縫早閉或顱縫骨化症。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顱變形、顱內壓增高、智力發育障礙和眼部症狀。本病發病率無地區性及男女差別,主要是顱縫再造手術治療;預後大多良好,且生後6個月內手術效果較好,越晚手術效果越差。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 頭顱變形如舟狀頭、斜頭畸形、短頭或扁頭和尖頭畸形。
- 顱內壓增高表現:患兒煩躁不安和嘔吐等,可有雙側視乳頭水腫。
- 智力發育障礙:智慧低下,反應遲鈍。
- 眼部症狀:眼球前突,活動受限,向側移位,形成分離性斜視。
bubble_chart 診斷
- 患兒生後出現頭顱變形伴顱內壓增高、智力發育障礙和分離性斜視。
- 頭顱X線照片示顱縫不顯,相應顱縫的部位骨質密度增加,腦回壓跡增多。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 腦發育期間人工顱縫再造手術,生後6個月內手術效果較好。
- 預防感染、營養神經、對症等治療。
本病的發生可能與胎兒中胚葉的某種發育缺陷有關,其後果是影響顱腔的擴大和腦的發育生長。因此生後嬰兒一旦被發現頭顱畸形,應找專科醫生就診,爭取在腦發育期內早診斷、早手術,取得較好恢復。術後定期頭顱X線照片複查,瞭解顱縫再閉合的情況,如有,則須再次手術治療。
bubble_chart 治癒標準
- 治癒:顱內壓增高症狀消失,突眼、眼球活動好轉,神經功能恢復。
- 好轉:顱內壓增高症狀減輕,神經症狀穩定。
- 未癒:顱內壓增高及神經損害症狀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