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病名半乳糖血症
別名Galactosemia
bubble_chart 概述

半乳糖血症是一種半乳糖代謝異常的遺傳病,是由於1-磷酸半乳糖尿苷轉酰移酶缺陷,使1-磷酸半乳糖和半乳糖醇沉積而致病,按紅細胞及肝臟酶學變化,該酶有幾種變異型。肝、腎、眼晶體及腦組織是主要受累器官。

bubble_chart 發病機理

半乳糖的代謝主要在肝臟內進行,其過程如圖。

圖 半乳糖的代謝過程

半乳糖激酶、UDP-半乳糖異構酶和1-磷酸葡萄糖尿苷酰轉移酶缺乏(尤其是後者),可導致半乳糖血症,引起器官毒性作用的不是半乳糖本身,而是其代謝產物如1-磷酸半乳糖和半乳糖醇,且各成份對器官損傷有選擇性,如半乳糖醇是致白內障的主要物質,而對肝、腎幾天毒性作用。

bubble_chart 病理改變

出生後幾周、肝臟病包括膽汁淤積、廣泛脂肪變性、無炎性細胞浸潤,以後有假膽管形成、假腺體增生,肝細胞破壞,假腺體增生是半乳糖血症的特點,但無特異性。隨疾病進展出現細纖維組織增生。纖維組織增生始於門脈周圍,以後向門脈區延伸構成橋狀聯接,以後形成再生結節,在肝硬化過程中其變化與酒精性肝硬化相似,在整個病變過程中始終無明顯的炎性細胞浸潤。

除肝臟病變外,腎皮質、髓質連接處腎小管擴張,門脈高壓可致脾腫大,腦部病變輕微。

bubble_chart 臨床表現

疾病嚴重程度差異很大,某些患兒於第一次哺乳後即可出現急性、暴發性疾病,而更多的則表現為亞急性經過。消化道症狀,包括黃疸、食慾不振、腹脹、腹瀉、嘔吐、低血糖。約2~5周出現腹水,出生後幾日內即可出現白內障,如懷孕期間母親食乳過多,則嬰兒出生後即可有黃疸。

bubble_chart 輔助檢查

血、尿半乳糖水平增高、高氯性酸中毒、蛋白尿、氨基酸尿和低血糖,以及肝功能異常。半乳糖尿可在攝不含半乳糖食物時緩解,靜脈營養時3~4可消失。

bubble_chart 診斷

初生嬰兒出現上述臨床表現者,應警惕本病的可能性。血、尿中半乳糖濃度增高,尤其尿液半乳糖檢查尿糖陽性,葡萄糖氧化酶法尿糖陰性,則可診斷該病。如條件允許,可測定患兒紅細胞中1-磷酸半乳糖尿苷轉移酶含量,此酶完全缺乏或近於完全缺乏。 

bubble_chart 治療措施

早期診斷後應在飲食中摒除半乳糖。有人主張8歲後可不再限制飲食,但一般認為宜終身堅持。經過及時治療後,白內障、肝腫大和肝硬化等均可逆轉。重要的是,無症狀純合女性,食高乳食品後血中半乳糖可升高,此女性生育的嬰兒可能患半乳糖血症,尤其對以前生過半乳糖血症嬰兒的母親,在妊娠期間應限制半乳糖攝入。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