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用量】
水煎服。
【功效】
健脾燥湿,疏肝理气,化湿止带。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倦怠便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者。
【方义】
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滞带下的常用方。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虚肝郁,则湿邪下注,而为白带。方中二术、党参、甘草、山药益气健脾,燥湿固下;芍药、陈皮、柴胡柔肝和胃,解郁升阳;车前子导湿下行;黑芥穗入血分祛风胜湿。全方在一派补涩药中,少配入柴、陈、芥穗等理气升达药物,可使补而不滞,有利于祛邪,故合而具有健脾除湿,益气升阳的作用。诸药配合,则补散并用,使气旺脾健而阳升湿化,为脾虚带下之常用剂。诸药配合,则补散并用,使气旺脾健而阳升湿化,为脾虚带下之常用剂。
【辨证要点】
- 白带清稀无臭。
- 面色苍白。
- 倦怠便溏。
- 苔白。
- 脉缓或濡。
【加减】
- 效不显著:加白果、乌贼骨、龙骨、牡蛎。
- 腰痛甚者:加菟丝子、杜仲。
- 少腹痛者:加乌药、小茴香。
- 湿热甚,带下变黄臭者:加黄芩、黄柏。
- 气虚:加黄耆、白扁豆。
- 血虚:加当归、熟地。
- 寒湿:加附子、桂枝。
- 肾阳虚:合桂附地黄丸。
- 肾阴虚:合知柏地黄丸。
【注意禁忌】
凡带下证属湿热下注,或肝郁化火,带下稠粘臭秽、色黄或赤白者,非本方所宜。
【现代应用】
本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消炎,促进消化吸收能力。用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白带过多、阴部搔痒。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