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法用量】
【功效】
溫腎利濕,分清化濁。
【主治】
濕濁下注所致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濕濁不清,白如米泔,稠如膏糊。
【方義】
本方適用於小便白濁如米泔,係腎陽不足,濕濁下注所致。方中萆薢利濕化濁,為治白濁之要藥;益智仁溫腎陽,縮小便;茯苓健脾化濕;烏藥溫腎化氣;石菖蒲化濕通竅、分利小便;甘草用梢清熱解毒,通淋止痛,並能協和諸藥。諸藥合用,能溫腎陽,利濕熱,諸症自癒。
【辨證要點】
- 小便白濁如米泔。
- 帶下色白稠粘或如水注。
【加減】
- 兼中氣不足:加黨參、白朮、黃耆。
- 寒濕帶下:加蒼朮、附子、肉桂。
- 帶下如水注:合茵陳五苓散甚效。
【現代應用】
本方利尿,抗菌,消炎。用於慢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陽萎、慢性陰道炎、盆腔炎、帶下等屬腎虛寒濕者,及小便白濁寒濕在氣分者。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