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冷卢医话》中提到:《夷坚志》谓台州狱囚遭讯拷,肺伤呕血,用白芨为末,米饮日服,后其囚凌迟,刽者剖其胸,见肺间窍穴数十处,皆白芨填补,色犹不变。此说李东璧采入《本草纲目》,医家皆信之,独进贤舒驰远昭《伤寒集注》谓︰隔诸脊骨,不得伤肺,何肺拷坏而骨不坏耶?且白芨由食管入胃,不得由气管入肺,其诳显然云云。
这件事的原版,“本草纲目”写的更详细:时珍曰︰白芨性涩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也。按洪迈《夷坚志》云︰台州狱吏悯一大囚。囚感之,因言︰吾七次犯死罪,遭讯拷,肺皆损伤,至于呕血。人传一方︰只用白芨为末,米饮日服,其效如神。后其囚凌迟,刽者剖其胸,见肺间窍穴数十处,皆白芨填补,色犹不变也。洪贯之闻其说,赴任洋州,一卒忽苦咯血,甚危,用此救之,一日即止也。
事实上这是肺结核患者留下的干酪性坏死底下网址连接到荣总的病理切片,敢看的观众可以研究一下 http://www.path.vghtpe.gov.tw/chinese/html/VirtualClass/Museum/Mu-0508.htm
《中药临床运用卓大宏》提到:历代医家用治肺痨的不乏其人,但实际上,白芨在肺结核病治疗上的价值仍限于用在喀血合并症,现在虽有人用白芨治疗浸润性或空洞型肺结核,但多用于辅助其他抗结核药。中医传统经验也认为治痨症要多配其他滋阴益气药,如龟板、牡蛎、山甲、阿胶、党参、黄耆等,这样的配伍起到滋养、强壮、补充钙质和抑菌的作用。
白芨有凝血作用,可以使用在胃出血或支气管扩张喀血,我们经常在现代的中医药书中,一再引用白芨填补肺窍的典故,古人难免受限于自然知识不足,导致错误结论的例子,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知识的累积,可以一再修正,这正是科学进步的真谛。
我相信现在写中医书的作者,不可能不知道这是错的,但是如果知识份子明白讲出来,只是一直沿袭旧书一直抄下去,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初学中医者,必须多花几年的时间弄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近乎哲学的假设,什么是质朴的神话世界,如果这一切竟然相容于中医的范畴,那还需要谈什么“科学化”,还是自己再重新写定义,这也是“中医独特的科学化”?
《冷卢医话》还提到几个,大家欣赏一下:因思古方催生用鼠肾丸、兔脑丸云,其药从儿手中出,由舒氏之说推之,则胎在肠外,药入胃中,何以得入儿手乎?
然观《徐灵胎医案》横泾钱氏女腿痈成管,管中有饭粒流出,长兴周氏子臂疽经年,所食米粒有从疽中出者,
又《槐西杂志》治折伤接骨,用开元通宝钱烧而醋淬,研细为末,以酒调下,铜末自结而为圈,周束折处,曾以折足鸡试之果然。此皆理之不可解者,是则昔人之说,未可竟斥为非矣张
《朝野佥载》云︰洛州有士人患应声,语即喉中应之,良医张文仲令取《本草》读之皆应,至其所畏者即无声,乃录取药合和为丸服之,应时而止。
其后《遁斋间览》载杨腹中应声,读《本草》至雷丸不应,服数粒而愈。《泊宅编》载毛景喉中有物应声,诵《本草》至蓝不应,饮汁吐虫而愈。
其说皆为方书所征引,窃意虫之应声,乖气所感,非有知觉之灵,岂能闻所畏之物而遂不作声乎?殆皆小说家附会之辞。
洛克中医研究站 吕崇金 洛克医师整理
【其它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