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细辛肝肾毒性报告 |
---|
来源 | 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 |
---|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是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中所含的共同成分,是植物界中发现的第一个硝基化合物,1851年Frichhinger最早自Aristolochia clematitis中提出,1956年Pailer确定其结构式,1965年Kupchan以化学合成成功,自然界中最基本马兜铃酸有6种,即马兜铃酸I、II、IIIa、III、IVa、IV,其分子式分别为C17H11O7N、C16H9O6N、C15H8O7N、C16H10O7N、C16H11O8N、C17H13O8N(2) 。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附近,由于1992年后间质性肾炎(interstetal nephritis)的人数剧增,促使他们进行此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排除了曾服用肾毒性药物(如解热镇痛剂、利尿剂、非类固醇抗发炎药)或特异性体质(idiopathic)的肾衰竭病患外,几乎所有其他的病患在服用本减肥处方前的肾功能都是正常的;事实上许多人服用本减肥处方多年均没有健康上的问题,但自从1990年处方改变,加入防己、厚朴药材后就陆续有肾衰竭的病例产生,后还证实是马兜铃酸引起的肾病(3)。
中草药肾病事件后,比利时卫生部估计,90年代初至少有1万人服用过含马兜铃酸草药,于是在2000年3月14日发文劝告所有近10年来服用过中药制剂的人检查他们的肾功能,并要求内科医生和药剂师予以配合。英国则根据两例因治疗湿疹(eczema)而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引发中草药肾病而需要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遂于1999年7月29日宣布禁止销售和使用这类草药。2000年6月9日,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命令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4)。所谓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多达70余种,涉及马兜铃属所有品种、细辛属、千金藤属、青藤属、木防己属、蝙蝠葛属、铁线莲属、木通属和木香属,其中一部份仅仅因为名称略有相关,也根本不含马兜铃酸。WHO在2000年11月2日的药物通讯中也发出类似的警告(5),西班牙、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纷纷效仿,宣布禁止使用,或要求医师在开处方时,要除去以上成分。更有甚者,连曾经在比利时减肥处方中出现过的厚朴,也遭到禁止,从禁止含马兜铃酸的草药发展到全面禁止中药。故许多学者便建议将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athy, CHN)改名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因为中草药肾病常会引起人们对中草药会引起肾病的疑虑(6-7)。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植物,自然界可能达600余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有40余种左右,常用的药材包括广防己(广防己A. fangchi的根部)、关木通(东北马兜铃A. manshuriensis的干燥藤茎)、马兜铃(北马兜铃A. contorta或马兜铃A. debilis的成熟果实)、天仙藤则为其地上藤茎部分、青木香则为其干燥根;另较少使用的药材则如汉中防己(异叶马兜铃A. heterophylla的根部)、寻骨风(绵毛马兜铃A. mollissima的根及根茎)、朱砂莲(A. cinnabaria的块茎)、广西朱砂莲(A. tuberosa的块茎)、穆坪马兜铃(A. moupinensis的根部)等;而国外较常使用的草药则如德国的铁线莲状马兜铃(A. clematitis)、美洲的蛇根马兜铃(A. serpentaria)、印度马兜铃(A. indica)、管花马兜铃(A. tubiflora)、耳叶马兜铃(A. tagala)等(8)自从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提出:“凡领有含马兜铃酸成分中药许可证制剂的中药厂,应予以标签、仿单及外盒上加注警语-长期连续服用可能会造成肾衰竭等副作用;且凡药品许可证含马兜铃酸成分者,其类别改为医师处方用药”。而后九十二年十一月四号公告禁用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马兜铃、天仙藤等五种含马兜铃酸之中药材,禁止制造、输入、并注销其药品许可证(9-10)。在国内禁止销售马兜铃属植物广防己(A. fangchi)、关木通(A. manshuriensis)、马兜铃(A. contorta或铃A. debilis)、天仙藤则为其地上藤茎部分、青木香则为其干燥根。
细辛属植物内仅含微量马兜铃酸,此含量是否足以造成伤害则必须进一步讨论,卫生署中医药委员在2004年(署授药字第0930000756号) (9-11)规定细辛中药材相关检验规格及方法,细辛中药材药用部位由全草改用根部,并依本公告之检验规格及方法检验合格(系参照日本药局方第十四版订定)后,始得供制造及调剂。另含含细辛制剂制程必须以水煎煮方式制造;成品依厂内既定之HPLC检验方法检验合格后,始得贩售。有关细辛中马兜铃酸含量研究,吴天赏(12)及周(13)等利用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液相质谱系统法 [LC/(+)APCI/MS/MS]侦测九种传统细辛属中药材(A. crispulatum、A. debils A.forbesii 、A. heterotropoides、A.himalaicum、A. ichangense、A. maximum、A. sieboldii)中马兜铃酸含量,发现这种细辛均含有马兜铃酸I,含量在3.3 ng/mg(A. sieboldii) 到3376.9 ng/mg(A. crispulatum 皱花细辛) ,马兜铃酸II则完全末侦测到,细辛马兜铃酸含量则介于3.3-105.9 µg/g。 2003年日本学者 Tomoko Kawamura(参照吴天赏(12))等人针对52种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属48种、马兜铃属3种、及马蹄香属1种)中所含之马兜铃酸1与1I以HPLC进行分析,除在马兜铃属植物发现均含有马兜铃酸1与11之外,有38不动田辛属植物也侦测到马兜铃酸1,其中4种细辛属植物同时侦测到马兜铃酸I与11,在叶部的含量比根茎高。 其他尚有英钖相(14) (2003)采用HPLC法对细辛等药材及中成药检测马兜铃酸,细辛中马兜铃酸的含童为0.0014%。谢昭明(15) (2003)采用HPLC法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3种细辛中马兜铃酸含童分别为9.8、6.3和11.4μg/g,詹舜安以液相电洒负离子质谱仪(LC-ES-ITMS),侦测极限为AAI 0.012µg/ml, AAII0.15 µg/ml,测得细辛含量。其他尚有(30)谢昭明(15)、(31)林昭庚(16)、姜旭(17)、关文秋(18)、高钧(19) 、马国秀(20)、卢芬铃(21)
细辛药材风险评估1.毎日摄取量
细辛使用剂量差异非常大,每次使用量经@RISK 4.5评估为(0.18,28.207,95.871),以最可能出现剂量28.207g为准。
2.细辛全草马兜铃酸含量
将表含量数据带入分析工具@RISK 4.5风险分析软件,进行模拟,模式以Risk Triang Mode为主,得最可能出现数值(minimum, most likely, maximum )为(4.37, 16.67, 54.261) mg/g。
3.风险评估
马兜铃酸依据前述资料,进行致癌毒性及非致癌毒性之危害辨識程序,其属致癌性物质(Group 1, Group 2A)( 注:Herbal remedies containing plant species of the genus Aristolochia are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1). aturally occurring mixtures of aristolochic acids are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Group 2A). 然依数据库却未有任何致癌斜率数据,亦无任何不良反应之參考剂量。仅在数据库 TCPD : The Carcinogenic Potency Database查得TD50 (mg/kg/day) 为0.0141。
HIA =(C×IFR×Tr×Ab)/ TD50
标的危害商数: [(每人每kg每日摄取量)×(测得毒素污染浓度经@risk统计得其浓度) ×(煎出率) ×(吸收率) ] / acute RfD
马兜铃酸致癌机率带入标的危害商数,将煎出率及吸收率订为1,经计算得HIA为0.051,小于1,因此不被预期有慢性健康效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