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earch
標題淫羊藿
來源玉叩齋
【內容】

今用淫羊藿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葉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 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鮮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乾燥地上部分。淫羊藿主產於西北及山西、河南等省;箭葉淫羊藿主產於四川、湖北、浙江,湖南、安徽等地亦有產出;柔毛淫羊藿主產於四川,陝西、湖北亦有產出;巫山淫羊藿主產於陝西、四川、貴州;朝鮮淫羊藿主產於遼寧、吉林、黑龍江。

本草研究認為:從《神農本草經》開始藥用淫羊藿主要是小檗科Epimedium屬植物,但具體品種則因產地而異。古代最早記載淫羊藿的產地為上郡,即今陝西榆林地區,其品種可能是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此外,四川、河南等省在古代文獻中也有產出今用正品淫羊藿的明確記載。

【品種考訂】

淫羊藿主要因功效得名,《本草經》謂其「主陰痿,一名剛前」,陶弘景述其得名的緣由:「服此使人好為陰陽。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 合,蓋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此物唐代又名「仙靈脾」,亦作「仙靈毗」,柳宗元有種仙靈毗詩云:

窮陋闕自養,癘氣劇囂煩。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風溫。杖藜下庭際,曳踵不及門。門有野田吏,慰我飄零魂。及言有靈藥,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騰鶱。笑忭前即吏,為我擢其根。蔚蔚遂充庭,英翹忽已繁。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靈和理內藏,攻疾貴自源。擁覆逃積霧,伸舒委餘暄。奇功苟可征,寧復資蘭蓀。我聞畸人朮,一氣中夜存。能令深深息,呼吸還歸跟。疏放固難效,且以藥餌論。痿者不忘起,窮者寧復言。神哉輔吾足,幸及兒女奔。

又據宋代《三朝北盟會編》卷230記載,宋高宗無子嗣,御醫王繼先「嘗勸上服仙靈脾,亦名淫羊藿。雖強陽,然久服子不成。」此可證明歷代所記淫羊藿功效皆以壯陽事為主,而現代研究亦證實,Epimidium屬植物多含淫羊藿苷,確具有促進性腺功能作用,且此屬植物多為一回三出復葉,與豆葉近似,故得名淫羊藿。由此知本品古今所用者主要是此屬植物。

但Epimidium屬植物種類甚多,不同時期或不同地域所用并不相同。《名醫別錄》謂:「淫羊藿生上郡陽山山谷。」 上郡即今陝西榆林地區,從地理分佈考慮,該書所述之淫羊藿,很可能是小檗科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新修》云:「葉形似小豆而圓薄,莖細亦堅,俗名仙靈脾是也。」在唐代道書《純陽真人藥石製》中亦提到淫羊藿為圓葉:「團團細葉長青山,夏間恰用可窖干。」這極有可能是指葉形鈍圓的川西淫羊藿Epimidium elongatum Komar.,此種在唐代或是淫羊藿正品,今則少入藥用。

《本草圖經》云:「葉青似杏葉,上有刺,莖如粟稈,根紫色有須,四月開白花,亦有紫色碎小獨頭子,五月採葉曬乾。湖湘出者,葉如小豆,枝葉緊細,經冬不凋,根似黃連,關中俗呼三枝九葉草,苗高一、二尺許,根葉俱堪使。」《證類》繪淫羊藿藥圖兩種,其中永康軍淫羊藿確為Epimidium屬植物,但品種難于確定,而沂州淫羊藿圖葉互生,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5枚,與小檗科Epimidium屬植物全不相似,謝宗萬先生認為這是「當時的異物同名品,近時山東未有這樣的類似品發現,說明它經不起歷史的長期考驗,已經被淘汰了。」其說有理。

《救荒本草》仙靈脾
《救荒本草》仙靈脾條云:「今密縣山野中亦有。苗高二尺許,莖似小豆莖,極細緊,葉似杏葉頗長,近蒂皆有一缺,又似綠豆葉,亦長而光,稍間開花,白色,亦有紫色花,作 碎小獨頭子,根紫色有須,形類黃連狀。」描述中專門提到其小葉「近葉蒂皆有一缺」,結合所繪藥圖(圖1),這應是指今用正品箭葉淫羊藿Epimidium sagittatum 。

至於年代稍後的《品彙精要》、《本草綱目》對淫羊藿植物的描述多因襲之論,只能大致肯定為Epimedium屬植物而已,無助于研究品種,如李時珍云:「生大山中,一根數莖,莖粗如線,高一、二尺。一莖三椏,一椏三葉,葉長二、三寸,如杏葉及豆藿,面光背淡,甚薄而細齒,有微刺。」其言論幾乎是彙編《圖經》和《救荒》的描述而成,我們甚至懷疑李未必真正觀察過此植物。

除上述文獻外,《滇南本草》云「淫羊藿,興陽草,生山中,月白綠葉,上有粉霜,邊上有刺,根類陽物。」《植物名實圖考》卷8亦說:「滇大理府亦產」,據《圖考》所繪,當是寶興淫羊藿Epimidium davidi Franch.。琉球吳繼志《質問本草》繪淫羊藿圖,謝宗萬先生認為是主要產於日本和琉球的大花淫羊藿,均非現今《藥典》之法定品種。

【道地沿革】

古代文獻記載的藥用淫羊藿產地幾乎遍及全國,而以上郡即今陝西榆林地區為最早,唐代所用淫羊藿主流品種或許是圓葉的川西淫羊藿Epimidium elongatum ,但前面引用柳宗元元和四年(809)所作的《種仙靈毗》詩卻可以看作淫羊藿種植的最早記載,其栽培地在永州,即今湖南省永州市。

宋代《本草圖經》提到淫羊藿的產地:「江東、陝西、泰山、漢中、湖湘間皆有之。」其藥圖則專繪永康軍淫羊藿(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與沂州(今山東臨沂市)淫羊藿為代表,因所附圖例證明沂州淫羊藿非Epimidium屬植物,則當時四川可能是淫羊藿的重要產區。

明代《品彙精要》、《本草綱目》對淫羊藿的產地亦無所發明,而《救荒》則提示當時河南密縣一帶有箭葉淫羊藿分佈,這可以作為進行GAP基地建設的依據。至於《滇南》、《圖考》提到雲南所出的寶興淫羊藿,以及其他地區的非法定品種,除非作為提取淫羊藿苷的原料,一般不建議規模種植。

【其它相關項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