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葛根、粉葛 |
---|
来源 | 玉叩斋 |
---|
今用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干燥根,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前者习称“野葛”,后者习称“粉葛”。野葛在全国广泛分布,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甘葛藤多系栽培, 主产广西、广东等地,四川、云南亦有产出。
本草研究认为:药用葛根主要来源于豆科Pueraria属植物,历代文献一直以Pueraria lobata为正品,至于Pueraria thomsonii主要作葛粉食用,虽亦可用作葛根,但认为质量不及前者,据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Pueraria lobata已成为药用葛根的唯一来源,则Pueraria thomsonii除食用外,最终将失去药用地位。葛根没有明显的道地性可言,各地可根据产地适宜进行栽培。
【品种考订】
葛在上古是一种经济作物,《诗经》屡以葛为比兴,如言“彼采葛兮”,“旄丘之葛兮”,“纠纠葛屦”等,葛的纤维可以纺布,根叶则供食用,《周书》云:“葛,小人得其叶以为羹,君子得其材以为絺绤,以为君子朝廷夏服。”《周礼》地官有掌葛:“掌以时征絺绤之材于山农”,《诗﹒周南﹒葛覃》云:“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皆未言葛是家种还是野生。《诗﹒唐风﹒葛生》云“葛生蒙楚,蘝蔓于野”,《说苑》卷8引诗亦云:“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绤。良工不得,枯死于野。”可见葛似以野生为主,另据《越绝书》言:“勾践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夫差。”则知当时吴越之地也有家种,但汉以后随着棉麻纤维作物和稻麦粮食作物栽培技术的成熟,葛的价值渐渐降低,故《齐民要术》以降,各种农书几乎都没有专门记载葛的栽植。
葛主要以根入药,《本草经》列中品,历代所用种类复杂,大致都是豆科Pueraria属植物,陶弘景已经注意到葛根食用与药用品种的不同,《集注》云:“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虽无植物特征的记载,但大意说江西南康、庐陵所出葛根,味甘美宜于食用,“此间”当指陶弘景所在的茅山,入药佳而食用非宜。按野葛Pueraria lobata根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可达12%,有豆腥气,滋味不佳,而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根中黄酮类物质远较野葛低,一般在2%左右,至于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含量更可低至1%。因此,药用葛根的确应该以Pueraria lobata为主流。《本草图经》描述葛根:“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青,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大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这段文字误说葛“不结实”,已被《纲目》批评,但从其余描述来看,与今之Pueraria属植物基本类似,《证类》绘成州葛根、海州葛根药图,其中成州葛根为单叶,与Pueraria属三小叶明显不同,而海州葛根,具三小叶,且荚果明显,具块根,其为Pueraria属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否Pueraria lobata,则不一定。
李时珍指出葛品种野生、家种的不同,《本草纲目》卷18云:“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絺绤,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黄豆荚,亦有毛。其子绿色,扁扁如盐梅子核,生嚼豆腥气,八九月采之,《本经》所谓葛谷是也。唐苏恭亦言葛谷是实,而宋苏颂谓葛花不结实,误矣。”按其描述则是Pueraria lobata,此外《救荒本草》所绘葛根药图也似为此种。(图1)《植物名实图考》也说葛“有种生、野生二种”,所图两幅葛图,一似Pueraria lobata,另一则似Pueraria thomsonii。(图2、图3)关于葛根尚有三点需要讨论。
(1)粉葛与葛粉
古代野葛Pueraria lobata与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虽皆可作葛根用,但多数文献都认为家种不及野生,专以野葛为葛根的正品,偶然要求用甘葛藤时,处方称“粉葛”以示区别,如《仁斋直指》卷17枇杷叶散用粉葛一钱,有注释云“家种者佳”。
葛根可制作为葛粉,一般以粉性强的甘葛藤为优,《本草衍义》载葛粉作法:“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大治中热,酒渴疾。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宾,但甘而无益。”葛粉虽亦可入药,《开宝》载其功效,但更多则是作为食物,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句:“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遵生八笺》载有葛粉的食疗价值:“开胃,止烦渴。”
《中国药典》2005年版正式将葛根的来源规定为野葛而排斥甘葛藤,无论从文献还是现代成分研究来看,应该是合理的,今后如果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不能在成分、药效方面有新发现,极有可能从药材市场淘汰,至于食用价值,或许可以进一步开发。(2)野葛与冶葛
近代植物学家将Pueraria lobata的中文名确定为“野葛”似有未妥,“野葛”或称“冶葛”一直被视为毒草的代名词,如《淮南子﹒说林训》“蝮蛇螫人,傅以和堇则愈和”,高诱注:“和堇,野葛,毒药。”《论衡﹒言毒》云:“草木之中,有巴豆、野葛,食之协懑,颇多杀人。”《周易参同契》云:“冶葛、巴豆一两入喉,虽周文兆蓍,孔子占卦,扁鹊操针,巫咸叩鼓,安能苏之。”据《本草经》野葛为钩吻的别名,是草木中毒性最大者,《吴普本草》谓:“秦钩吻,一名毒根,一名野葛。神农辛,雷公有毒,杀人。生南越山,或益州。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黄色。或生会稽东冶,正月采。”按如所说,这种钩吻因叶似葛而得名野葛。
复考《梦溪笔谈》云:“予尝令人剜取一株观之,其草蔓生如葛,其藤色赤,节粗似鹤膝,叶圆有尖,如杏叶而光厚,似柿叶,三叶为一枝,如菉豆之类,叶生节间,皆相对,花黄细,戢戢然一如茴香花,生于节叶之间。《酉阳杂俎》言花似栀子,稍大,谬说也。根皮亦赤。闽人呼为钩莽,亦谓之野葛,岭南人谓之胡蔓,俗谓断肠草。”根据所说,这种叶似葛叶的野葛钩吻当为漆树科植物野葛Toxicodendron radicans (L.) O. Kuntze ssp. Hispidum (Engl.) Gillis,该植物为攀援状灌木,所含毒素主要引起皮肤粘膜反应,严重者也可致命。
至于沈括说:“(野葛)至毒之物,不入药用,恐本草所出,别是一物,非此钩吻也。予见《千金》、《外台秘要》药方中时有用野葛者,特宜仔细,不可取其名而用。”则不正确,仔细分析《千金》所有提到野葛的处方,皆与豆科葛根无关,而《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将野葛专用于鬼疰尸疰、堕胎、中蛊,其非葛根也必。
因此将Pueraria lobata称为“葛”或“葛藤”较宜,方不与有毒的“野葛”混淆。
(3)甘葛与苦葛
《滇南本草》葛根条云:“味甜者甘葛,味苦者苦葛。”清《贵州通志》卷15记南笼府物产有粉葛云:“粉葛,蔓延遍野,根可漉粉,花可解酲,有甘苦二种。”《滇南本草》整理者将这种甘葛订为食用葛Pueraria edulis,而以苦葛为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可备一说。
【道地沿革】
《本草经》虽谓葛根“生汶山川谷”,而事实上Pueraria属植物,无论家种、野生资源分布甚广,道地性不强,《新唐书﹒地理志》土贡葛粉的州郡有越州会稽郡、婺州东阳郡、信州、眉州通义郡、剑州普安郡、龙州应灵郡,《本草图经》提到“今处处有,江浙尤多”,《品汇精要》以江浙、南康、庐陵为道地,《植物名实图考》说:“葛有家园种植者,亦有野生者”,又说“今则岭南重之,吴越亦尠,无论燕豫、江西、湖广,皆产葛。”《花镜》云:“惟广中出者为最。”总之,葛根没有明显的道地性可言,各地可根据产地适宜进行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