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山藥 |
---|
來源 | 玉叩齋 |
---|
今用山藥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乾燥根莖,本品全國廣為栽培,其中以河南新鄉地區溫縣、武陟、沁陽、孟縣、博愛所產者最優,為「四大懷藥」之一,此外,河北、陝西、江蘇、浙江、江西、貴州、四川等地亦有產出。
本草研究認為:歷代所用薯蕷或稱山藥,皆為薯蕷科Dioscorea屬植物,今用正品Dioscorea opposita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明初河南懷慶已成為山藥的道地產區,入藥以栽培品為主。
【品種考訂】
山藥原名署預,一作署豫,或作薯蕷,始載于《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唐代宗名豫,避諱改名薯藥,又因宋英宗諱曙,改為山藥。據宋‧高似孫《剡錄》引張師正《倦游雜錄》云:「薯蕷,唐代宗名豫,改為藥。英廟諱上一字,卻呼蕷藥。溫公送薯蕷苗詩:客從魏都來,遺我山藷實。則曰山藷。王荊公王岐公和蔡樞密山藥詩,則曰山藥。黃魯直和七兄山蕷湯詩,則曰山蕷。」或據《宣和書譜》王右軍有「山藥帖」,韋應物句「秋齋雨成滯,山藥寒始華」,韓愈詩「僧還相訪來,山藥煮可掘」,遂謂薯蕷改稱山藥不源於避諱。其說不妥。按薯蕷別名甚多,《山海經﹒北山經》云:「景山,其草多藷藇。」郭璞註:「今江南單呼為藷。」《廣雅》云:「玉延、藷藇,署預也。」見於本草,尚有諸署、山芋、土藷、修脆、兒草等名。「山藥」與「山芋」一音之轉,唐以前固然有此稱呼,但畢竟少用,唐宋時因薯蕷名稱太過複雜,更兼以避諱的緣故,稱呼頗為不便,故宋元間逐漸統一以「山藥」為本品的正名,此正如寇宗奭所感嘆者:「山藥,按本草,上一字犯英廟諱,下一字曰蕷,唐代宗名預(當作豫),故改下一字為藥,今人遂呼為山藥。如此則盡失當日本名,慮歲久以山藥為別物,故書之。」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古用山藥并非一種,《新修》云:「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證類》繪四幅薯蕷藥圖,顯然都是Dioscorea屬植物,但絕非同種,《本草圖經》亦提到山藥有數種,但蘇頌對正品的描述則接近于今用之Dioscorea opposita,或日本薯蕷Dioscorea japonica Thunb.,蘇云:「春生苗,蔓延籬援,莖紫葉青,有三尖角,似牽牛更厚而光澤,夏開細白花,大類棗花,秋生實于葉間,狀如鈴。」所謂「生實于葉間狀如鈴」者乃是零余子,係薯蕷的珠芽。有意思的是,蘇頌專門說山藥野生者優于家種:「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云食之尤益人,過于家園種之。」據此或許可以認為宋代山藥作為藥物栽培尚不普遍。
頂新製油 大絕韻 木崗雞蛋 每日C 味全 貝納頌 大醇豆 LCA506 36法郎 Jagabee加卡比薯條 康師傅 順胜實業 頂伸貿易 正義 統一眼鏡 應宏科技 台灣之星 德克士 崑山帆宏 福滿家(廣州市) 全家(中國) |
需要注意的是,薯蕷在古文獻中往往與同屬植物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 或參薯Dioscorea alata L.相混淆,直到今天,參薯還是山藥的主要偽亂品種來源之一。《南方草木狀》卷上有甘藷云:「蓋薯蕷之類,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實如拳,有大如甌者。皮紫而肉白,蒸鬻食之,味如薯蕷,性不甚冷,舊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藷,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倉圌貯之以充糧糗,是名藷糧。」其原植物當為甘薯。《證類》引《異苑》云:「署預,野人謂之土藷,若欲掘取,嘿然則獲,唱名便不可得。人有植之者,隨所種之物而像之也。」所謂「隨所種之物而像之」,此即《植物名實圖考》所說:「江西、湖南有一種扁闊者,俗呼腳板薯,味淡。」又引《物類相感誌》謂:「藷手植如手,鋤鍬等物植,隨本物形狀。」其原植物為參薯。
參薯在宋代完全被視同于山藥,《圖經》云:「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薑芋之類,食之尤益人。大者一枚可重斤餘,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于北地者耳,彼土人單呼為藷,亦曰山藷。」《圖經》又提到「四明(今浙江寧波)者佳」,而據《淳熙三山志》卷41云:「薯蕷,根如薑芋,土人單呼為諸,生於山間石罅者良。」《咸淳臨安誌》卷58云:「山藥形如手掌者名佛手。」看來皆是Dioscorea alata而非正品薯蕷。【道地沿革】
《本草經》謂:「薯蕷生嵩高山谷。」《范子計然》云:「諸藇本出三輔,白色者善。」《吳普》云:「或生臨朐、鐘山。」《集注》云:「今近道處處有,東山、南江皆多掘取食之以充糧,南康間最大而美,服食亦用之。」《新修》認為蜀道者尤良。《本草圖經》云:「以北都、四明者為佳。」如品種項所討論者,以上所產薯蕷未必皆是今種,Dioscorea opposita成為藥用正品,很可能與明代或稍早河南懷慶一帶廣泛栽種有關。至今山藥仍以河南溫縣、武涉、沁陽、孟縣、博愛所產者為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