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标题太子参
来源玉叩斋
【内容】

今用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药用太子参均为栽培品,主产于江苏江宁、江浦、南京及福建、安徽、山东等省。

本草研究认为:太子参或称孩儿参本指五加科人参之细小者,今用之石竹科植物孩儿参最初可能只是人参的伪品,但因疗效明确,逐渐摆脱伪品地位而成为独立品种,从产地沿革来看,江苏当是太子参的最初栽培地。

【品种考订】

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本草从新》,该书人参条下,太子参与参须、参芦并列,吴仪洛云:“太子参,大补元气,虽甚细如参条,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本草从新》所称太子参究竟是何品种,各家看法不一,《中药大辞典》认为:“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而《新华本草纲要》则谓“《本草从新》所述简略,难以断定是何品种。”

至于《本草纲目拾遗》所称太子参,则为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无疑。《拾遗》引《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赵学敏谓其“味甘苦,功同辽参。”又引张觐斋云:“称太子参者,乃参中之全枝而小者,是参客巧取之名也。”换言之,赵学敏认为太子参即是小枝人参。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但在明清本草中,孩儿参与《本草纲目拾遗》中的太子参一样,仍然是正品人参的别称。明张志聪《本经崇原》云:“人参,一名神草……其年发深久者,根结成人形,头面四肢毕具,谓之孩儿参,故又有神草之名。”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参条亦云:“其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尤多赝伪。”以上两说谓孩儿参是人参中如人形而质优者,而清凌奂《本草害利》人参条云:“太子参即孩儿参,功媲大参”,则言太子参或孩儿参是相对于大参(大枝人参)而细小者。

直至民国,本草文献所称太子参,仍多指五加科人参,如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云:“近人所谓白抄参、移山参、太子参,皆其类也。”另据谢宗万先生调查:“解放后,在浙江杭州一带药店所售,确有以辽参(人参)之小者为太子参的。”文献明确记载以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作为正品太子参来源,则是解放以后的事。

但是,石竹科太子参的药用历史,似应能追溯到清代,我们的推测基于以下理由:(1)前引《本草从新》有关太子参的论述,虽只寥寥数语,但亦可看出端睨。吴仪洛描述的太子参药材特征明显不同于赵学敏诸家,吴云:“细如参条,而有芦纹”。这是指其药材细小而无分枝,且具有芦头,据此,则知吴所说太子参决非人参之细枝条(参须、参条皆不具芦头),亦非单枝的细小人参(一年生的人参根茎,其功效决不会如吴所说:“其力不下大参”,药材亦不会“短紧坚实”),而应别是一品种。按照吴仪洛描述的药材特征,颇能与今用石竹科太子参药材相吻合。

(2)托名叶桂所撰的《本草再新》记载太子参的功效:“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其“消水肿、化痰”的功效明显不同于五加科人参,而与石竹科太子参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及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相接近,因此,从功效来看,《本草再新》所谓的太子参亦有可能为石竹科植物。

(3)如上所述,在多数本草文献中,太子参是人参药材的商品规格之一,尤多指细枝辽参,其名为江浙药商所取,并非原产地所用名称,如赵学楷《百草镜》云:“太子参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尤值得注意的是,清代以来,凡提到太子参药名的本草文献,其作者莫不是江浙之人,如吴仪洛浙江海盐人,叶桂江苏吴县人,赵学敏、赵学楷兄弟浙江钱塘人,凌奂浙江吴兴人,曹炳章浙江鄞县人,著《饮片新参》的王一仁,浙江新安人。这决非巧合,而江浙正是石竹科太子参的大宗产地,苏州又是人参伪品的制作中心,如赵学敏云:“参价日昂贵,而各种伪品杂出,人亦日搜奇于穷岩荒壑,觅相似草根以代混,……珠儿参者,不知何根子所造。至于红党参,即红萝卜草所造,白党参未考,此皆苏地好奇者所制,好奇之医因而用之,走方者所以惑乡人。”《纲目拾遗》虽未明言太子参亦出伪造,实不排除苏地药肆以石竹科太子参托名“辽参之小者”以牟暴利的可能。

谢宗万先生在《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中对中药新兴品种问题有一段精辟论述,移录如后,应有助于我们对太子参品种沿革的理解,谢先生云:“中药新兴品种当其最初刚刚出现之时,很可能是冒传统正品药材之名而起的新异品种,但经过研究和一段时间的临床实践考验,认为的确相当于或优于那种传统的正品药材,因而普遍被人们接受和公认,由于它在药名上与那种传统的中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就成为中药的新兴品种了。”

综上讨论,太子参或孩儿参本是人参的别名,最初是将似人形的人参称为“孩儿参”,如《本经逢原》、《本草纲目》等,清代开始,则将细枝人参称作“太子参”或“孩儿参”,但当时已有药商为利所驱,用当地所产石竹科植物太子参的根诈冒人参,以欺病者,而托言“太子参”。其后,由于该植物确具有部分类似人参的功效,遂逐渐摆脱伪品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中药品种。

【道地沿革】

太子参是晚近兴起的药用品种,使用历史相对较短,没有明显的道地优势,相对而言,江苏栽培历史较长,另根据传说,太子参因生长于明懿文太子(朱标)陵园而得名,太子墓在南京,即明东陵,此故事出现虽晚,但在封建时代,如无特殊原因,以“太子”二字命名药物,一般不可能,故推测南京确系太子参药材的原初产地。当然,在南方其他省区进行本品的GAP种植亦无不妥。

【其它相关项目】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