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一)生平和學術思想
周揚俊,字禹載,江蘇吳人,生卒年代不詳。約生於明代末年,主要生活於清代初葉順康年間。周氏少攻舉子業,初為副貢生,後屢試不第,年近四十方棄儒而學醫,鑽研岐黃仲景之學十餘年,學業大進,辛亥年間(1671年)至京師,遂有醫名。
周氏曾師於林北海,林授以張鶴騰治暑書,周氏認為該書「申明理蘊,精確不磨,雖有小疵,不掩大德,誠可振聾聵於千古」。故周氏的學術思想與張氏一脈相承。
晉、唐以來醫家以為傷寒是威脅人民健康最為嚴重的疾病,周氏通過實踐體會到傷寒為病固然嚴重,而溫熱暑疫為病則危害尤烈。他指出「凡病傷寒最重,溫熱尤烈,傷寒僅在一時,溫熱暑疫每發三季,為時既久,病者益多」。所以他極力主張溫熱病與傷寒應分清源流,才不致誤。周氏對溫熱病發病的認識,乃主張伏邪之說,認為「冬有溫病,先開發人之腠理,而寒得以襲之,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所傷者寒也,所病者溫也,所伏者少陰也,所發者少陽也。故病必有陽而無陰,藥必用寒而遠熱,黃芩湯其主治也」。由於溫病當春而病,木旺水虧,所鬱升發,火氣燔灼,伏邪自內而發,由裏達表,內外俱熱,熱勢既勝,邪鬱液耗,故發熱口渴而不惡寒。溫病不但可自發,亦可為新邪所誘發。「但兼外感者,必先頭痛,或惡寒而後熱不已,此新感引出舊邪來也」。周氏對溫病病因、病機和發病的認識,於後人對春溫的發病和初起証治很有啟發。
(二)學術經驗
- 辨溫病熱病與傷寒不同:周氏認為溫熱暑疫為害較傷寒尤甚。極力主張溫熱病應與傷寒分清源流,概念不能混淆,「苟不明其源,溯流不得清也;不辨其類,療治不得當也」。反對當時醫者以溫熱藥治療溫病,他指出以「熱藥相投,以火濟火,誰其辨諸」。周氏對溫病熱病的認識,仍持伏寒化溫的觀點,對病變機理、証候表現,以及治療方法等方面較前人有所闡發。對其治療則主要根據《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法和方,其兼附病的治療除採用仲景方外,更多的採用歷代名家之方。對高熱証的處理,除內服寒涼湯藥外,尚還採用冷敷方法降溫。
- 辨暑與熱病異而治同:周氏認為《金匱》中的「太陽中暍」、「太陽中熱」即是暑病。暑病與熱病雖均發於夏季,但其病因並不相同,而其証治則基本一致。周氏指出:「暍自外來而入,熱由內伏而發,實為兩途。」暑病脈虛身熱,大渴,齒燥,汗出而喘,與伏發無異,治以白虎湯,耗津甚者加人參。對前人暑分陰陽提出己見,「夫夏月暑証,即《金匱》中濕暍氣蒸之病也,潔古、東垣以動靜分陰陽,動而得之為陽,用白虎;靜而得之為陰,用大順、冷香諸劑,豈知夏月呆呆炎威,有陽無陰,動靜不甚相遠,惟多食冰果冷物及恣意房幃,致傷太陰少陰者,熱藥可以暫用,豈得視溫熱之味為通行之藥乎?」周氏對暑証的認識和治療,至今仍不失其指導意義。
- 論疫邪所中乃三焦相混,治療以寒涼解毒為主:周氏論疫持吳又可之觀點。他認為:天下穢惡之氣,至疫則為毒極矣,人犯之者,三焦混淆,內外無間,不分表裏,直行中道。而中上中下之說,仲景實論濕氣之脈如是,只因內外不通等語,有似乎疫,而實則無涉。至於施治之法,先上先下,從內從外,可以因証起悟,予惟奉吳又可先生書為主治,大法以証為則,無專以脈為據。其他証顯多端,要以寒涼解毒則一。
(三)主要論著
周氏著有《傷寒論三注》、《金匱玉涵經二注》、《溫熱暑疫全書》等。後者成書於康熙己未(1679)年,為其代表作。周氏見「世之傷寒正病絕少,類病最多,寒証絕少,熱病殊多」,「寒溫之別,判若天淵,寒溫之治,反如冰炭」,恐人誤以傷寒之法治之,乃作《溫熱暑疫全書》。又逢戊午(1678)年時疫盛行,藩憲丁某,憫編之疾苦,因命急付棗,以公同志。該書為周氏輯仲景《傷寒論三注》、《金匱補注》之餘,將溫熱暑疫四証釐訂經文,採集方論,無背聖法,有合病情,各自成帙。
- 卷一為溫病方論,首述仲景正文,次述春溫証治,兼附風溫、冬溫、溫瘧、溫毒發斑証治,醫案三則,春溫病論,溫熱病脈論,溫病方5首,並附集方29首。
- 卷二為熱病方論。首述仲景有關熱病條文,次述夏熱集補証治並方,總論溫熱死脈死証,附濕溫,陽毒發斑,陰毒發斑,夏熱病論,熱病方4首,附集方18首。
- 卷三為暑病方論,首述仲景條文,次述暑病脈理,辨寒暑各異,暑中二陽,常暑,動暑,靜暑,挾水傷暑,內傷挾暑,伏暑,暑風,暑瘍,暑瘵,暑瘡,暑痿,絞腸痧,霍亂,乾霍亂,服藥總法,李東垣暑傷胃氣論,王宇泰復立清暑益氣湯變証加減法,朱丹溪辨動靜二暑,方古庵論,王安道中暑中熱辨,附醫案十三則。暑病多採用張鶴騰《傷暑全書》,暑病論乃周氏自撰,附暑病方2首,附集方29首。
- 卷四為疫病方論,首述吳又可《溫疫論》,溫疫九傳及幾種常見疫証,如大頭瘟、撚頸瘟、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絞腸瘟、軟腳瘟,附醫案十則,疫病論,附林北海先生題喻嘉言疫論序,附喻嘉言瘟疫論,疫病方16首,附集方16首。周氏論疫,主要持吳又可《溫疫論》之觀點,而不同意喻嘉言疫邪中上中下之說。
周揚俊是方、喻學說的追隨者,認為歷代注家唯此二人得仲景精旨。因此周揚俊研究《傷寒論》均採用方、喻二家,遇注釋不完善處,又自潛心體會,以期另有所得而補其不足,故其著作名《傷寒論三注》。
【其它相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