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tings您的浏览器未开启Javascript!本网站利用它优化用户的浏览体验,若未开启它,除了导致部分网页功能无法正常运作,浏览效能也会较差!


home
search
AD
药名
科属壳斗科
类别补虚
bubble_chart 品种来源

本品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bubble_chart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平;人脾、胃、肾经。

bubble_chart 功效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

bubble_chart 主治

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bubble_chart 文献别录

  1. 《名医别录》:“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帆。”
  2. 《食疗本草》:“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
  3. 《千金方》:“栗,肾之果。肾病宜食之。”
  4. 《本草图经》:“栗房当心一子谓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
  5. 《玉楸药解》:“栗子,补中益气,气虚益馁,培土实脾,诸物莫逮。但多食则气滞难消,少啖则气达易克耳。”

bubble_chart 现代药理

每10O克含蛋白质5.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40~45克,淀粉25克。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可高达40~60毫克,熟栗子维生素的含量约25毫克。栗子另合有钙、磷、铁、钾等无机盐及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bubble_chart 其它相关项目

AD
expand_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