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 更年期综合征 |
生育妇女,因卵巢功能退化,不能再生育,这段从能够生育到不能生育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是指月经将绝未绝,肾气渐衰这个过渡时期,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而言。
妇女一般在49岁左右月经终止,《内经》指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此阶段月经往往不规则,过期或长或短,经量或多或少,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大多数妇女能够适应这种改变,没有其他全身症状。但有少数妇女,在更年期出现一些症候,如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口干咽燥、纳谷不香、手足心热、腰酸背疼、精神疲惫、情绪激动、耳鸣健忘、或皮肤有异常感觉、或血压偏高,此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这种情况,有时迁延数月,甚至1~2年之久,对妇女的身心带来一定影响。
妇女在近经绝期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有因肾阴亏损,肝阳偏亢,阳失潜藏,或肾阴肾阳二虚同时并见,因而出现阴虚阳亢和阴阳两虚的症候,临床上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者较多见。
bubble_chart 现代研究
更年期贺尔蒙代谢变化
一、雌激素(estrogen)进行性消失:到四十岁左右,排卵之频率下降,开始了卵巢功能的消耗期,称为更年期,可长达二十年,有生殖力减退、停经、组织渐进性萎缩、渐趋老化等,此发展过程之主因可能是雌激素之产量减少。
雌激素减少不呈线性,而是渐进性减少,致相关机能相继丧失,包括排卵、月经机能,阴道和阴唇组织之强度,终致所有依存组织萎缩。到四、五十岁时,由于卵泡减少,雌激素产量也愈来愈少,至卵泡耗尽,这时雌激素的来源几乎全是间接的,即卵巢基质和肾上腺前驱物在非内分泌组织转化而来。当性腺来源消失,卵巢便萎缩、纤维化,这时雌激素维持于临界量,其来源是食物和肾上腺活性的产物,但周围组织更老化时(60~80岁),这些来源也会耗尽。
二、更年期症状是下列三项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更年期和雌激素消失有关的症状:
早期雌激素减量,症状则视减量之速度而定。多数中年女性其雌激素消耗速率中等,因此停经时有轻度之周期性潮红。显然,影响雌激素消失速率之波形的因素不明。但性腺激素之敏感度,卵泡的数目,周围雌激素生成之程度,保留之卵巢基质的量和病人身心之健康一定有关。
若是因开刀或放射线治疗所引起,雌激素突然丧失,症状更明显。最严重之征候如血管运动性潮红和出汗、歇斯底里性塞喉感(globus hystericus)、心悸等均会出现。
若雌激素消失慢,则血管运动性反应少,对于拖长之子宫异常出血应考虑有恶性疾的可能,常须要开刀来确定。
五、晚期更年期
晚期更年期(雌激素之生成极少)之影响视多种因子而定,包括对靶组织老化之一般抗力、整体健康、饮食之品质和活动之程度等。另外经由周围非内分泌径路所产生的雌激素也很重要。
由于雌激素产量极少,甚至不足以维持依存性组织基本机能,可能致皮痒、阴道炎、性交不快、尿道症状(排尿困难,急尿失禁,尿道炎)和骨质疏松。机能若好些,则可维持基本之状态。停经已10~15年之女人仍有卵巢激素化之子宫颈液和阴道上皮并不罕见。过期性压力所造成的雌激素生成高潮亦足以影响子宫内膜的活性而导致出血。临床经验是,晚期更年期出血可在身心压力(如亲人之丧痛,周年纪念或情感上激变)后发生。
六、停经和停经后
停经妇女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雌激素降低,尤其是活性的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血中浓度减低到1/5的量,此时非活性的雌素酮(estrone,El)才是停经妇女体内主要的雌激素。雌激素的前驱物雄二醇(androstenedione)在停经后分泌量减少一半,其分泌量,生育期约60%来自肾上腺,40%来自卵巢滤泡;停经后卵巢的分泌量只占15%,而肾上腺的分泌占95%。雄二醇为停经后代偿卵巢功能的主要产物,它在皮肤代谢为雌激素,此种雌激素可能含有儿茶酚基(catechole group),可与多巴胺接受器(dopamine receptor)结合,而与多巴胺(dopamine)竞争,造成自主神经的不稳定,引起一连串变化。性腺激素(gonadotropine)的分泌因缺乏雌激素的负回馈调节,于停经期会大幅增加分泌,以血液中升高的FSH及LH值作为停经的确据。